“廉政”是指掌握政治權力的公共管理者,在行駛公共權力的過程中,以清廉自守為前提,以奉公守法為準繩,以公共利益為方向,以高效率和低成本為保障,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最終目標的一套政府框架與運行體制。“廉政”的主體是公共行政人員,換言之,可以說是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廉政”是對黨員干部工作作風的規范要求,也是黨員干部職責所在。因此,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以“廉政”為基本標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時刻銘記“廉政”要義,牢樹“廉政”觀,將“廉政”付諸實踐。
黨員干部要牢樹清廉自守的“廉政”觀。為官之德,在于清廉,黨員干部貴在守得住清貧,把得住廉潔,一朝進入公務行列,須終身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公權力來源于人民,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行政人員在行駛公權力的時候,違背了黨和人民的意愿,損害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權力必將被黨和人民收回,自己也必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其實,“清廉”本是黨員干部應有之義、該盡之責,做到清廉只是做好了本職工作,沒必要沾沾自喜。沒有做到就是嚴重失職,就該受到黨和人民的懲罰。
黨員干部要牢樹奉公守法的“廉政”觀。奉公守法即奉行公事,遵守法令。指以公事為重,不徇私情。黨員干部為人處世原則已有法規規章作出明確規定,黨員干部切要做到“公事公辦”,牢記行駛公權力的目的和意義就在于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事,而且要辦人民需要的事。權力的運用一旦超出規定范圍之外,即是濫用職權、以權謀私,消極腐敗。黨和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分子,習近平總書記也曾說過,要打虎、拍蠅、獵狐,不管“大老虎”還是“小蒼蠅”,發現一個嚴懲一個,發現一起肅清一起,要筑牢不敢腐不想腐的籠子,還政府一個清廉的政治環境。
黨員干部要牢樹敢作為的“廉政”觀。當前,一些地方黨員干部存在不想為、不作為的亂象,真正過上上班“一份報紙一杯茶”的“悠閑”生活。沒有真正為地方百姓謀出路、謀福利,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里的形象,成為公務人員行列中的“蛀蟲”。各級政府在選人用人方面,嚴格要做到兩個“不一樣”,干與不干不一樣,干的好與干的壞不一樣,讓那些不作為的“蛀蟲”無立足之地,給那些敢作為、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好官的事業鋪路搭橋,實現他們的政治理想,繼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出謀劃策。
廉潔從政是每一位黨員干部的必修課,要想修好“廉政”這門功課,黨員干部必須把“廉政”內化于心,付諸于行,牢樹“廉政”觀。唯有如此,各級黨員干部才能得到黨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實現個人的政治目標和理想;才能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閑庭信步、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