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對意大利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意大利《晚郵報》發表題為《東西交往傳佳話中意友誼續新篇》的署名文章。
絲綢之路,這個在世界經濟史和人類文明史上閃光的概念,不僅訴說著過去的輝煌,更昭示著未來的繁榮。在過去和未來的交匯點上,2015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使得走過千年的風霜雨雪的“絲綢之路”煥發新生,架起東西方交流溝通之橋梁。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絲綢之路歷史可追溯到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成功掀開了東西方之間最后的珠簾。唐朝時期,絲綢之路東端終點的長安、洛陽成為西域文化的薈萃之地,上至宮廷、下至百姓無不受西域文化的影響。元朝時,中國的雕版與活字印刷術、火藥等通過絲綢之路傳到歐洲,歐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數學、醫藥、建筑等科學技術也傳入中國。從陽關,到滄海,古代絲綢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產、連通人心的橋梁,對我國各民族交流融合、對東西方經濟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漫漫絲路,澤遺百代。”當今世界一體化發展趨勢日趨明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如滾滾洪流,勢不可擋,世界經濟越來越形成一個整體。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得到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支持,成為當前多邊國際合作的明星戰略。“一帶一路”持續推進沿途國家互聯互通建設,帶動沿途國家經濟、貿易快速增長,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同時“一帶一路”把各國文化、民心、感情和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促進了民間往來,增進了相互了解,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橋梁。真正使得沿線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續寫東西方友好交流新篇章。
新的時代,新的活力,新的使命。一條傳承千年的絲綢之路,承載著歷史的殷切囑托和現實的使命擔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續寫古代絲綢之路的傳奇,新時期的中國要沿著古人友好交流的足跡,視“一帶一路”建設為已任,把“一帶一路”與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相結合,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決心,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持續加深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打造海上、陸地、航空、航天、文化等多個維度新時期的“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一帶一路”是一條互尊互信、合作共贏、文明互鑒之路。新時期我們要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斷譜寫對外交流合作新篇章,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