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容錯糾錯機體系,這一舉措對于激勵黨員干部在改革創新中勇于擔當、大膽創新、積極作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叭蒎e糾錯”表象指寬容失誤、允許犯錯,核心在激勵干事創業、鼓勵擔當作為。建立并落實好這項機制,需要從思想、理論、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準確把握,正確解決知錯、容錯、防錯、糾錯等系列問題,才能真正營造起寬容失誤、敢作善成的良好氛圍。
社會的科學發展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因此,應通過“容錯機制”來保障“創新者無罪”,保證創新的“領頭羊”不致成為“替罪羊”。
容錯不等于“縱錯”,要科學“界錯”、提前“防錯”、大膽“容錯”、及時“糾錯”。注重事前分析研判、加強日常教育管理的事前預控,防止發生重大決策失誤和重大工作偏差,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防止小錯釀成大錯。健全完善監督體系、嚴格依法依規執行落實、建立反饋工作機制的事中控制,重在執行監督,反饋修正。加強評估分析、注重持續改進、強化制度建設的事后評估,重在正視失誤,引以為戒。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之所以提出容錯糾錯問題、建立容錯糾錯體系,正是在實踐過程中和改革背景下提出來的,它的目的就是激發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幫助干部打消顧慮、扔掉“包袱”、輕裝上陣,激發廣大干部擔當作為、創新創業的熱情。要把嚴格管理干部和熱情關心干部結合起來,既要強調從嚴治吏,也要從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廣大干部,從而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目前,我國正處于深化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急需大量能干事、敢干事、想干事的黨員干部,黨員干部要把擔當和作為當成一種社會責任,正確運用好容錯糾錯機制,時刻毫不猶豫、責無旁貸地為社會和群眾貢獻個人力量和智慧,在建設祖國服務人民的征程上新擔當、新作為。(呂坪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