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星龍,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名字,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平凡的人,用自己的點滴構建起一座宏偉的精神大廈,標定了一名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精神坐標。
賀星龍很“小”。賀星龍的“小”是年齡,出生于1980年10月的“80后”,如今正值而立之年。賀星龍的“小”是地方,他生長在黃河岸邊的貧瘠的樂堂村,那里山大溝深,環境惡劣,土地貧瘠,十年九旱。衛校畢業的他本可以留在城市工作,他卻毅然回到自己所在的村子給人看病。賀星龍的“小”是做小事。如果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來形容賀星龍,我想應該是“賀星龍不是在給人看病,就是在給人看病的路上”。賀星龍的“小”是沒有錢財,僅僅守著自己的“三顆心”——赤誠之心、為民之心、無悔之心。
賀星龍很小,小的是空間和物質意義上的;賀星龍很大,大的是格局氣度精神意義上的。
賀星龍很大,他的“大”來自于大愛。“學成后,我一定要堅守這片熱土,回報桑梓”,這是賀星龍的承諾,他也是這樣做的。衛校生活中,賀星龍刻苦學習。畢業時學校領導希望他留校工作。面對“躍農門”的機會,面對大城市的繁華生活,他也動搖過,“曾經有過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的時候”。但是,為了鄉親們看病不再難,為了回報鄉親們,為了心中的那一份愛與堅守,他謝絕了學校的好意,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家鄉,回到了善良樸實的鄉親們身邊。我想,賀星龍回到家鄉的時候腳步一定是輕快的,心情一定是愉悅的。人生的路上會面臨很多選擇,不同的選擇肯定會有不同的結果。因為愛,賀星龍免收出診費35萬余元,為五保戶患者免費貼藥達4萬多元;因為愛,賀星龍放棄了到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機會,守著鄉親們,堅守著一名醫生的執著,堅守著一名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賀星龍很大,他的“大”來自于擔當。都說“醫者仁心”,賀星龍在最基層的一線堅守18年詮釋了醫者的“仁心”。18年來,醫診患者4600多人,出診次數達165000人次!為了買藥、給人看病,他背負23500余元債務。為給鄉親們看病,他免收出診費、注射費,藥費能免則免,村里修路種樹、誰家的牲口有了毛病、誰家的電視電腦要修,村里的事樣樣都離不開他。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干多大的事業!賀星龍用自己并不寬大的肩膀,扛起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擔當。
賀星龍很大,他的“大”來自于奉獻。賀星龍在村里為老百姓看病,由于每天都有病人,忙得根本沒有時間去看在城里讀書的孩子。就連兩個孩子每年過生日,賀星龍都沒有時間陪他們過。賀星龍說:“有時候,孩子問我,爸爸,我們同學家都住的是樓房,咱家什么時候才能有自己的房子呀!我們怎么就住不上?”我也想問賀星龍,你把你的愛和精力都給了病人,你拿什么來愛自己呢?行醫以來,賀星龍行程40多萬公里,騎壞7輛摩托車,用爛12個行醫包……在足以繞地球10圈的行醫路上,賀星龍用他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什么是奉獻。
(成都市金堂縣廣播電視臺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