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菜是一道獨具四川特色的傳統小吃。食客在吃冒菜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愛好自主選擇食材,置于“竹帽”之中經過辣湯“冒”熟,輔以佐料,然后便可以盡情享用。冒菜的吃法,既結合食客的自身需求喜好,又充分融合了各種食材的營養,這一點,和人才工作頗有相似之處。在引才聚才的時候,各地也要根據自身的“口味”和“需求”,精心選才育才用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作用,讓人才“冒”出來,推動地方發展。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上強調,要注重吸引和使用人才,但各地引才政策要符合實際,堅持需求導向,統籌考慮就業、教育、醫療、交通等承載能力,不要亂發“帽子”,不要簡單許諾一大堆物質條件,不要沒有目的地撒大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把人才工作做扎實。
堅持需求導向,精心選才。人才不是裝點門面的“點綴”,一些地方在引才的時候只顧數量上的突破,沒有結合本地行業部門和經濟發展實際,一些人才專業技術無處施展,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有的“泯然眾人”,有的則“另謀高就”。如同冒菜的選材一樣,各地應當認真分析地方的經濟發展現狀對人才類別的需求,要著眼“高精尖缺”、堅持需求導向,精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人才的量固然重要,但是人才的“品質”才是真正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金鑰匙”。再高端的人才也是要用來干事創業的,要在充分論證地方人才需求實際的同時,再對人才的“質”加以評價,確保人才符合自身發展的“口味”,契合自身發展的需求,讓人才留得住、能成事。
著力統籌兼顧,精心育才。在做冒菜時,煮熟葷素食材的時間各不相同,需要分開調制,就算是素菜,也要把握添加的先后順序以及在“竹帽”中的高低層次,這樣才能保證冒菜口感好、色澤艷。人才工作也一樣,在培育人才的時候,不能搞大而全,要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每位人才對成長環境的需求不同,成熟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各地在人才培育的時候,應當注重“專才專育”。對專業技術型人才,要結合其專業技術開展培訓提能,著重培養其成為單個行業領域的行家里手;對復合型人才,要突出多崗鍛煉,引導其在多個崗位中發揮作用;對黨政綜合類人才,要突出政治訓練,注重政德修養,強化到發達地區掛職學習。對成長快的,要盡早使用,不拘一格使用;對成長慢的,要耐得住時間考驗,統籌兼顧,掌握好“火候”,促進人才最大限度成長,發揮作用。
打造品牌效應,精心用才。人才使用需要強化效益意識,也需要有品牌意識。就同冒菜一樣,同樣的食材、同樣的工序,但是有的師傅做出來的味道就特別鮮美。當前,如何將國家的傳統文化、傳統工藝、傳統飲食創新發展,推向國際化,是實現“中國創造”的關鍵,也是彰顯大國文化自信,提升國際影響力、美譽度的有效途徑。因此,地方在使用人才時,應注重打造人才品牌,改變以往“類別+人才”的使用方式,創新“人才+”思維,鍛造人才的愛國奉獻精神,引導人才將精力傾注于專業領域、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發揮創新創造才智,精益求精,成為行業領域類的領軍人,成為地方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的“代言人”,以品牌化人才隊伍建設,引導更多的人才成長為“大國工匠”。
(廣元市青川縣委組織部 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