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說,“罪莫大于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是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意在告誡人們,貪得無厭、不知道滿足就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其道理,可說老幼咸知,無人不曉。然而在名利、地位、物欲特別是權欲面前,卻仍然有人栽了跟頭。何故?皆不知足、不知止也。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因為貪得無厭、不知滿足而因小失大、滑進泥潭,謀羞受辱,敗節毀身。
《王婆釀酒》說:王婆以釀酒為生計。有個道士去她家借宿,喝了很多酒卻沒有給錢。道士說:我喝了那么多酒沒有給你錢,你也不計較,不如我給你挖口井吧。挖好的井涌出的全是酒,王婆發了大財,道士問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說好是好,可惜沒有喂豬的酒糟。道士聽了哈哈大笑,詩一首: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賣,還道無酒糟。擲筆而去,從此。再無美酒涌出。
廈門市原副市長藍甫也是一個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的人。他剛調任廈門市副市長不到兩個月,就為不法商人楊光減免1900萬月,自己從中撈到好處123萬元。同年,再次為楊光拿到一塊土地的開發權,還減免了地價2300萬元,收到楊光的賄賂10萬美元。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藍甫以國家損失4000萬元的代價瘋狂斂財200余萬元。楊光多次說:藍甫貪得無厭,你有100萬,他就要摳走99萬,我都快受不了了。
貪嗔之心,人皆有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個人如果只看到利益、名頭、物質、權力而忽視規矩、忽視黨紀國法,放任欲望不知滿足,就會目眩神迷于“諸色”誘惑,最終成為物欲的奴隸,落得個履危受辱、一枕黃粱的下場。王婆不但未得到酒糟,連美酒都化為烏有;藍甫以死緩結束自己的政治生命。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必須要嚴于律己,手持廉心,以貪為戒,律己當嚴。要控制欲念,自重自愛,不斷加強黨性鍛煉,時刻修身養性,做到時刻把紀律挺在前面,做“律己”的表率。自覺模范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政紀律,時刻繃緊紀律這根“主神經”,做到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堅守底線,不逾越紅線。
首先要做到“守心”。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而修身又重在修心。心有所向,身必所行;心有所守,行必為范。因此,黨員干部要“嚴以修身”,時刻在“修德”“修心”“修行”上下功夫,摒棄私心和雜念,給自己的欲望裝上“籠子”,時常打掃自己精神和思想上的“塵埃”,時刻保存“底線”意識,凈化“生活圈”“工作圈”和“朋友圈”,遠離低級趣味,抵制歪風邪氣,克制貪圖享受的欲望,突破重重“圍獵”,在各種誘惑面前,始終保持共產黨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終做到忠誠、干凈、擔當。
其次就是要堅持黨性,敬紀畏法。唯有自覺講黨信、懂規矩、守紀律,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嚴以修身、嚴以律己、嚴以用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嚴守廉潔從政的底線,做到不越界、不越軌,“公器”不為“私行”,永遠不忘根本、不忘初衷、不忘使命。心不動、手不伸,清清白白為官,堂堂正正做人,努力創造出無愧于黨、無愧于國家、無愧于人民的業績。
知足方能不辱,知止方能不殆!特別是那些在十八大后仍然不吸取教訓、仍然不收手,繼續鋌而走險的人們,尤當深思!
(旺蒼縣人民醫院黨辦 李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