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隔層紙,決策執行隔座山”,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毋庸贅述。但真正做好調研,在“要調研”的覺悟之外,更需有“會調研”的能力和“肯調研”的初心。試看調研中各種形式主義虛浮癥,無論走馬觀花、淺嘗輒止的踩點式調研,還是報喜不報憂的盆景式調研,抑或調而不研、回避落實的脫節式調研,最根本的問題就在于只注重調研形式,忽視了為誰調研、為何調研的初心根本。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黨的重要“傳家寶”,更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黨員干部是國家之棟梁、民族之脊梁,帶頭深入基層做好調查研究,樹起崇尚實干、力戒空談,精準發力的調查研究之風,才是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錦囊秘笈”。
調查研究就是要“沉”下去。要想搭建民意的“直通車”,調查研究就得有目的性、針對性、全面性。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不是簡單地去走走看看,而是要帶著問題去了解情況,思考對策,這才是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從群眾的擺談中、呼聲中掌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只有真正把心放到基層,帶著感情,懷著責任,沉下去做好調查研究,才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調查研究就是要“破”難題。調查研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化解問題,就要將破解難題作為調查研究的首要課題。基層的情況復雜多變,面對難題時,不是繞道走,而是依靠廣大的群眾,找到問題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利用自身的優勢及團隊的力量將難題攻破,才能讓群眾感受到黨員干部的真心、決心和信心。只有帶著深厚的感情去聯系服務群眾,講百姓話,言百姓事,敘百姓情、嘮百姓嗑,辦百姓事,才能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
調查研究就是要“樹”新風。調查研究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作風。調查研究不是走過場,更不是做排場,要的就是微服私訪,不能給基層造成任何形式的負擔和壓力,減少接待、陪同、座談等形式環節,將有效的時間用合理安排利用,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零距離”交談,“單槍匹馬”聽老百姓最真實的聲音、最真實的想法。與群眾真誠有效溝通,讓群眾感受到黨員干部的真心與溫情,讓“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牢固樹立在民心這塊沃土上,挺起社會發展最堅強的“脊梁”。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沉淀多少真情”。要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以造福人民為最大的政績,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深入基層,讓調查研究多些“泥土味”,才是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幸福美滿的“幸福密碼”。
(瀘州瀘縣龍城網絡有限公司 王鳴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