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一首《感恩的心》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在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看望殘疾兒童時動情地說,“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更要有感恩之心,懂得感恩是黨員的基本黨性修為。新時代,我們談初心、談奮斗、談前行,還要談感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甘于舍己奉獻
清明節,單位組織了“緬懷革命先烈、牢記初心使命”主題黨日活動,全體黨員在英雄紀念碑前默哀、獻上一朵白菊、重溫入黨誓言、留下初心誓言。遺物陳列館里,透過黑白照片還能看到先烈的颯爽英姿,為了共產主義理想、為了人民幸福生活、為了今天的和平穩定,他們拿了命去換,剩下的只是那封躊躇滿志的家書,“兒為了共產主義事業奮斗,母勿念”,那雙沾著泥土破舊的膠鞋,那套整齊疊放的軍裝。他們用鮮血染紅了黨旗,踐行了入黨誓言,值得被世代銘記,享受這和平穩定生活的我們,都該對他們說句“謝謝您”。
相較于先烈的犧牲精神,回顧工作、生活中的個人犧牲,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你還會抱怨“5+2”“白+黑”的工作,還會埋怨房價漲得比工資快,還會計較沒有被評先選優,難道不會臉紅嗎?特別是那些一門心思想著為自己撈好處的干部,想著去基層“鍍金”而非服務的干部,想著把奉獻當做籌碼晉升的干部,說到底就是缺少感恩。做奉獻就不要去衡量是否得到對等價值,要不講任何條件去踏實干,要自愿到急難險重的地方去干。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信守入黨初心
洪雅縣余坪鎮福寶村出了個有名的剃頭匠人劉國珍,不是因為他的剃頭技術多么精湛,而是他已76歲高齡,仍堅持上門為村里的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義務理發,是位名副其實的“行走中的剃頭匠”。被問到為什么堅持做這件事時,他說,“我小時候落過難,共產黨幫助我度過了難關,現在幫幫別人是應該的。”原來,劉國珍老人年幼時因為家窮面臨輟學,是黨給予了他每個月2元的助學金,幫他度過了難關。現在的劉國珍,黨齡已經52年,時常感念黨當年的恩情,在福寶村黨課上,他講道,“黨的恩情不能忘,我入黨報恩的初心不會改變,一定利用有生之年,盡己所能為大家服好務、為社會做貢獻。”
劉國珍的事跡很好詮釋了一名老黨員滿懷感恩對初心的堅守,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應感恩黨的幫助,守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份初心。那些搞團團伙伙、山頭主義、腐化墮落、吃拿卡要、“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的領導干部,就是忘了組織的提拔之恩,忘了黨的培養之恩,忘了群眾的信任之恩,才被一時利益蒙蔽、走錯了路,丟了初心。黨員干部要信守入黨初心,用好手中的權利,任勞任怨為民服務。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堅持不懈奮進
著名教育家吳玉章在給孫子輩的家書里寫到,“我時時覺得對國家、社會貢獻太少,而黨和政府給我以崇高的地位、優厚的待遇,特別是青年們及我所到地方的同志們、工農廣大群眾的歡迎接待,使我深深感激,而不敢不力求進步以報答黨和政府及人民對我的厚愛。”寫這封信時,吳玉章已經82歲,一位老者對黨和人民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吳老先生還寫過一篇“座右銘”,里面寫道,“東隅已失,桑榆非晚。必須痛改前非,力圖挽救。戒驕戒躁,毋怠毋荒。”歲月的年輪再深,也無法阻擋一顆滿懷感恩奮進的心。
八旬老者尚力求進步以報答黨和政府及人民的厚愛,你還有什么理由懈怠?新時代是屬于奮斗者的時代,共產黨員要懷著報效國家、服務人民、回饋社會的感恩之心去不懈奮進。那些磨洋工、怕出事不干事、避干事、得過且過,甚至吃空餉的領導干部,就是不懂得珍惜黨和群眾給予的機會,終將“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眉山市洪雅縣委組織部 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