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西南,長江邊的司閣村最近一年很是熱鬧。村里來了個“廳官”當“村官”,沉寂多年的小村,像一池平靜的湖水投下一顆石子,泛起陣陣漣漪。
駐村第一書記作為聯系城市農村、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橋梁紐帶,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角色重要、大有作為。司閣村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華陽鎮,在駐村第一書記李傳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黨員干部的擔當實為,從省委統戰部副巡視員選派到擔任第一書記,放棄的并不僅僅是相對安逸、舒適的城市生活,從老百姓的“狐疑不定”到“堅信不移”,給予的高度認可,不難發現,這位“廳官”甘愿擔任“村官”,是出于更強烈的民生關懷!
第一書記要干得好、做得出彩,必須有擔當、有追求。具體來講,就是要有帶著村民富的理想追求,鍍金、混經歷是干不成事的。李傳璽響應組織的號召,進了村,更是定了心,真心實意幫助村民,解決了急難愁問題。5年前,司閣村是遠近有名的“娶媳婦困難村”,有鄰村的姑娘曾經撇著嘴說,誰要嫁去司閣村,晚上連個燈都沒有。李傳璽到村后,做的第一件獲得大家認可的事,便是在太陽能光伏的基礎上,給家家戶戶架起了路燈,讓村上“亮”了起來。民生無小事,或許正是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透露著干部的民生情懷。
第一書記要干得好、做得出彩,必須換位思考、完成角色轉換。說得更透徹一點,就是不能把自己當成“官”,太拿自己當回事,不擺官架子,敢于為民謀利益。在這一點上,無疑李傳璽是做得極為出彩的,熟悉李傳璽的人都評價他有“書卷氣”。他自認是個“老派”的人,幾十年從不“拉關系”“找人辦事”,如今為了村里的事四處“拋頭露面”。“為了村里的事求人,我不覺得難為情。”從這句樸實的話語中,不難發現這位廳官已經與村莊產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為了民生民利,就要敢想敢干、善于借助外界資源,方能帶動村里發展。加油站的項目正是主動對接的產物,而這背后則是第一書記精神的升華。
第一書記要干得好、做得出彩,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敢于挑戰自我,始終不忘自己從哪來、又將去往何處。李傳璽在省級機關已經工作了25年,一路順風順水做到了“副廳級”,在外人看來“官”做得挺成功,“只要不自討苦吃,可以安穩等退休了”??烧且环N農村情結,一種沒有真正在農村工作過的缺憾感,驅使著他走出了不平凡的一步,勇于挑戰自我。作為一名黨員,不忘初心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在他的帶領下,“有困難找黨員”成為了全村黨員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從追憶初心到亮明身份,變化的不僅是外在,更是內在。在李傳璽看來,村里的生活改變了他,而村官的經歷讓他沒有缺憾,無愧于為黨工作的初心。
“民生問題無小事,處處留心皆民生”。扶貧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不妨多學習一下李傳璽身上的精神勁頭,多一份“為民心”,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戰場上,用實干描繪出改革發展的新畫卷,彰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精氣神。
(成都市青白江區委組織部 史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