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般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這樣的描述對于鐘揚很貼切。在雪域高原上默默播種夢想的種子、遍撒科研的力量,若不是那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或許我們依然無法發現他僅僅53歲的人生這般厚重、燦爛。
鐘揚是中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一位杰出的學者、優秀的黨員領導干部、最會講“段子”的科普達人……他的人生是那樣的絢麗多彩,53歲短短的人生擁有了如此的厚度,充分凸顯了他的“精神高度”。
精心育人奠基了人生厚度。鐘揚作為教授,最在意教師身份。他樹立“學生優先”的原則,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樂于給不同專業的本科生開設通識教育課程,深夜加班為研究生做好輔導和答辯,再忙也堅持騰出大量時間傾聽學生的想法、和學生深入討論,余暇經常為學生做幾道“鐘式私房菜”……所以,學生們說,他就像一棵大樹、一座大山,做他的學生是幸福的。
學術成就拉長了人生厚度。鐘揚從藏北高原到喜馬拉雅山區,從阿里無人區到波濤洶涌的雅魯藏布江江畔,到處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收集上千種植物的4000多萬粒種子,填補了世界種質資源庫沒有西藏種子的空白。在海拔6100米以上的珠峰北坡,他帶著學生采集到了珍貴的鼠麴雪兔子樣本,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植物學家采樣攀登到的最高點……
淡泊名利拓展了人生厚度。他15歲就考入中國科技大學,是一名天才少年大學生,33歲就已經是副局級。但他并沒有把“官位”等名分看得太重,畢生追求政途,而是毅然放棄所有的職級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學教授。他始終認為,干事比名分重要。他從不考慮眼前利益,頭腦里想的就是我能為單位、國家做點什么。擁有這種灑然人生境界的他以實際行動,樹立了光輝的人生榜樣。
執著奉獻升華了人生厚度。面對西藏惡劣的自然條件、復雜的社會環境,他沒有退縮,更沒有“談藏色變”,他投身西藏10多年,默默奉獻,從無怨言。援藏干部一般一輪3年,每一輪援藏快結束時,他都有無可辯駁的理由繼續——第一次是要盤點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第二次是要把西藏當地的人才培養起來;第三次是要把學科帶到一個新的高度。他扎根西藏,源于對祖國每一寸土地的熱愛,源于他的執著奉獻。所以,他戒得了酒,戒不了西藏。
生的質樸,去的絢爛。鐘揚的人生事跡很多,孜孜不倦教書育人、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無私奉獻扎根西藏……使得他的人生雖然如此短暫,卻是如此的厚重,為后人樹立了“標桿式”的精神高度,去學習,去踐行,去攀登。
(廣元市委組織部 趙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