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fā)布的十九屆中央紀(jì)委二次全會公報指出,,要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開展扶貧領(lǐng)域腐敗和作風(fēng)問題專項治理,把全面從嚴(yán)治黨覆蓋到“最后一公里”。
“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究修身,為官清廉正是重要的標(biāo)準(zhǔn)之一。“吏不畏我嚴(yán),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外在的條規(guī)不過只是約束,心中的信念才是支撐。從七品知縣到官居一品,“天下廉吏第一” 的于成龍餐桌上永遠只有青菜豆腐;“名節(jié)重泰山,利欲輕鴻毛”的于謙,不斷堅守廉潔二字。“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做官清廉應(yīng)如水,有水往低處走的曠達,有赴大淵而無懼的勇氣,常記民生“小賬本”,不忘“走村串戶”老辦法,自覺抵制“一桌餐”,才能造福百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淳安知縣海瑞堅持廉潔標(biāo)準(zhǔn),除了領(lǐng)取政府俸祿之外,從不接受任何灰色收入,官居朝廷二品大員,死后僅余白銀八兩。他會覺得苦嗎?不會。清官之名流芳百世。廉能堅持,貪也會上癮。馮夢龍在《廣笑府》中記述了這樣一則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某官員因收受賄賂,受到處罰,便發(fā)誓從今以后如果再沾染銅臭,就讓自己的雙手全都爛掉。事后,再有人送銀票,心有戚戚不敢用手接,只能說“你把銀票放到我的靴子里吧”。幾千年歷史長河里,在百姓頭腦中留下記憶的李白、杜甫官不過五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設(shè)計趙州橋的李春,連“芝麻官”都不算,青史留名只與做事有關(guān)。如果當(dāng)官只是為了圖個人私利,那么,在政治上就會結(jié)黨營私,行為上就會違背道德施欺騙邪惡之術(shù),終難逃脫身敗名裂的下場。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溪流回歸大海之路,環(huán)境百變莫測,依然能保持水清水靜之本色。為官清如水,品高行潔、才能一身正氣;君子之交,才能干凈清爽;崇尚法治,才能一視同仁。“鐵面御史”趙抃,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相隨,他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做清官需要智慧,以己之力造福一方。
古人云:“宰相起于州郡”。“芝麻官”更需為官清如水,勇扛千鈞擔(dān)。
(綿陽市游仙區(qū) 沈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