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水滸傳》主題歌中唱道:“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原本是描寫江湖好漢的慷慨激情的,但運用到紀檢工作上,似乎也是那樣的貼切。“該出手時就出手”,強調的就是一個“該”字。眼看著同事、朋友進入了歧途,就到了“該出手”的時候,如果不“出手”,還算什么英雄好漢,還算什么紀檢干部。因此,在執紀過程中,紀檢干部更要在心中隨時明白“該”與“不該”的內涵,并以此為準繩。
有的紀檢干部有點怕“得罪人”,其中的“人”是指那些違反了黨的紀律,甚至觸犯了刑律而又與紀檢干部有著相當關系的人。作為紀檢干部,直接肩負著監督管理的責任。哪里有違紀,哪里就該有紀檢部門的提醒;哪里有違紀,哪里就該有紀檢部門的鐵拳。如果大家都怕“得罪人”,那還要紀檢干部干什么!紀檢干部,起碼要有“鐵肩擔道義”的風骨,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為黨內的正風肅紀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如果一味怕“得罪人”,那就不能當紀檢干部;如果當上了紀檢干部,就不能不“得罪人”。
毛澤東同志曾經批評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的好好先生們。而作為紀檢干部,恐怕想當“好好先生”都難。不是么,那些想當好好先生,不愿“得罪人”的紀檢干部,有幾個是全身而退的?因為你怕“得罪人”,別人就會把你拉下水。其實,那些違規、違紀的人是最不怕“得罪人”的,他們不惜得罪組織、朋友、親人,以及廣大群眾,還有必要去不“得罪”他么!
再說,我們共產黨人只要從“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出發,就會產生一股浩然正氣,就會感受到黨組織和人民群眾都是自己的堅強后盾。說到底,能與違規違紀的人同流合污,實際上不是怕“得罪人”,而是信仰缺失,“初心”淡忘,缺乏擔當,個人利益為重的表現。一個具有堅定信仰,牢記“初心”的黨員干部,是不會被“拉下水”的。
坊間有句俗話,叫“既來之,則安之”。作為紀檢干部,又何嘗不是如此?既然來到了共產黨的隊伍中,并成為了紀檢干部,就已經注定了此身的不平凡,不愿去“得罪”那少數的幾個哥們,“得罪”的就是黨組織,就是更多的人民群眾,二者相較,孰重孰輕,焉能不知?“正風肅紀”的重任,落在了紀檢干部的肩上,“該出手時”就應當出手,才扛得住“紀檢”這面大旗,才無愧于自己的職責,無愧于時代的重托!
(瀘州市合江縣自懷鎮 何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