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全面推行“小辦公、大服務”活動,在全區353個村、40個社區倡導村(社區)干部特別是主職干部集中辦公、下樓服務、一線解難。
領導在樓上,服務大廳在樓下,這是很多行政機關辦公樓的基本設置。如果群眾要辦一些特許手續,需要上樓找領導審批后才能在一樓服務大廳辦好手續。相同情形也出現在鄉鎮、社區和行政村,只不過前來辦手續的群眾出現了不同的情形。他們當中很多是老人、病患、殘疾,為了簽個字上樓下樓,有時還找不到領導,給這些本來就行動遲緩的群眾帶來了更多的不便。
基層干部最接近群眾,像村支書、村主任都是從群眾中選拔出來的。作風習氣一點一滴在群眾心中,長時間呆在樓上辦公,容易與群眾拉開距離,不利于搞好干群關系。
“下樓理政”是貼近群眾的態度改觀。從“不想下樓”到“主動下樓”,需要的是服務群眾的真誠、熱忱。與群眾面對面,聽家常里短,建立與貧苦群眾的私人感情,獲得好口碑,能夠得到信任和支持。
“下樓理政”是改進服務的重要方式。一樓辦事員事多事雜,尤其是排隊現象的出現,容易導致工作的失誤。要解決群眾的急難問題,唯有下樓和一線職工一起辦公,聽清楚群眾的要求,立即做出解答和審批,辦事員依令操作,方便了群眾,也加快了效率,避免失誤的發生而導致群眾的抱怨。
“下樓理政”是摸清民情的必要實踐。能夠從樓上走下來,就能從辦公室走到群眾的家里去。群眾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應該怎樣解決,往往考驗一名干部的實踐能力。多在基層走動,了解每天發生的民生動態,處理政務自然而然能夠得心應手。假如只是坐在辦公室打打電話,道聽途說,而沒有眼見為實,很難做出正確的決定。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前者被寄予了厚望,后者定當給群眾一個滿意的交代。做自己不難,難在為群眾辦事,為群眾的事操心。擔當起一名干部的職責,不忘初心,砥礪前進。事事勤勉,不找“懶政”借口,不在樓上“養尊處優”;時時反省,哪里做得不夠好?哪里做得讓群眾不夠滿意?處處著力,能為群眾做多少事就一件不落下,能夠辦好幾件事就得全力以赴。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與其坐在舟中“身臨險境”,不如跳入水中做個游泳健將。干部當有做事的勇氣、毅力,知難而進、轉變思維、有的放矢,擺正心態,扎根基層,干出實績。
在樓上不一定在群眾心上,在樓下也不會低人一等。只要干部本著吃苦耐勞的態度,奮發努力,務求實效,就一定能使為民服務的質量上臺階。
(德陽市旌陽區政府 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