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殘疾人聯合會與廈門市鷺藝軒工貿有限公司合伙搞虛假培訓,騙取培訓經費,被同安區紀委查處。殘聯主席林少斌明知培訓存在嚴重失管問題,但他覺得獲取的是公家的錢,自己又快要退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沒有安排工作人員核實培訓情況。“他以為時間一長事情也就過去了,真到了東窗事發的時候,早就和自己沒多大關系了。”
“東窗事發的時候,早就和自己沒多大關系。”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殘聯主席林少斌何以如此自信與坦然?作為國家干部,作為共產黨員,即使快要退休,為黨和人民站好最后一班崗,也是林少斌的責任和義務。而他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愿得罪人,甘當“老好人”。由于林少斌的嚴重失管行為,導致騙取培訓經費得以成功。
在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今天,黨員干部要有擔當精神,敢于作為,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治國理政的動力所在。倘若無心干事、無力作為,看攤守業,應付了事、得過且過,該辦的事不辦,那往往會造成大禍患。殘聯主席林少斌明知培訓存在嚴重失管問題,卻明知“不問”,不以為然,甚至以“他們獲取的是公家的錢,沒有侵犯自己的利益”為“正大光明”的理由推脫。
作為黨組織負責人,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一把手”,都如此不盡責、不作為,著實令人汗顏。當下,確實存在一些黨組織負責人“各懷心事”,明知問題所在,癥結何處,卻選擇性無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要自己沒問題,絕不趟渾水;怕得罪人、丟選票,明知不對,少說為佳,以求保持一團和氣;維護地方與部門的“形象”,搞“家丑不外揚”“報喜不報憂”。
或許,一些腐敗行為之所以肆無忌憚、愈演愈烈,與負有監管職責的黨員領導干部不管不問有很大關系。問題面前不躲閃、不遮掩本應義不容辭,可在明知違規的前提下,是什么讓本應守土有責的他們選擇了“沉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或許,他們深知從政為官的“學問”,過于愛惜自己的羽毛,不愿惹是生非。其實,這一切都是缺乏擔當精神的托辭。“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這樣簡單的道理,難道聰明睿智的黨員干部卻不懂?或許不是不懂,而是“故意為之”。明知“不問”、明知“不管”,甘心做自欺欺人的鴕鳥,到最后,豈能真的獨善其身?
(瀘州市合江縣先市鎮中心校 楊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