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江西彭澤縣社保局辦事大廳里“冰火兩重破壞天”。日前,據前去辦事的網友反映,大廳被玻璃隔開為辦公區和等候區,玻璃內辦公區有5臺空調、7臺風扇,而玻璃外的等候區,連個風扇都沒有,“簡直就是蒸籠”。該社保局負責人在當地媒體采訪時回應,他們將在等候區安裝兩臺空調。
盛夏之節,看到這樣的新聞,再熱的天也讓人覺得心寒。一塊玻璃,在這樣的酷暑季節,把黨和人民的魚水之情生生割裂。
去社保局辦過事情的人都會發現,社保局辦事大廳相關業務,關系到老百姓的生老病死。作為一個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窗口,是彰顯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最好平臺,卻因為一層玻璃,硬是把“好事”辦成“壞事”,把為人民服務“彰顯”為“特權無處不在”。
實事求是講,搬掉一塊玻璃不難,難的是搬掉黨和人民之間產生的隔閡。在現實生活中,會經常發現,個別政府部門為了看得見的政績,把本來可以使用的街面、人行道拆了再美化,美化了再拆,卻不會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刀刃”上。
在上面的新聞里,政府相關部門完全可以再投資一點資金、購買幾臺空調、投入一些電費,就可以既涼快群眾、也可以涼快窗口辦事人員,卻為什么出現群眾與辦事人員“冰火兩重天”現象?筆者揣度一下,一是“特權主義”思想作怪。干部作風漂浮,官僚主義作風依然嚴重,把自己擺在特權位置,處處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的特權。二是群眾路線沒有落實。相關部門領導落實群眾路線不扎實,不經常深入群眾之中、體會群眾辦事冷暖,嚴重脫離群眾。三是心態麻木,不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考慮問題。
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但有些黨員干部已經開始松懈、中途溜號。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各級黨委應該加把油、添把火,持續不斷推進作風建設,杜絕類似“冰火兩重天”不斷上演、不斷破壞黨和人民的魚水之情。
(四川省江油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閆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