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上個世紀20年代,作家胡適曾寫過一篇《差不多先生傳》,諷刺當時社會上那些處事不認真的人。如今,時過境遷,“差不多先生”卻并未絕跡。在扶貧工作中,個別黨員干部似乎也傳承了“差不多先生”的衣缽,填寫報表數據“天馬行空”、檢查核實敷衍了事,阻礙了扶貧工作的順利推進。
說起“差不多”,相信黨員干部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你做一份資料或查一個數據,當你自己在精益求精想把他給做得更完美時,旁人一句“差不多就行了,這么較真干什么”,這時你的想法是否有點動搖,是不是有點覺得好像是這個“道理”?一份本來可以更好的更準確的資料或數據就在這一個“差不多”里“流產”了。
一顆老鼠屎打壞一鍋好湯。對于這樣的“差不多先生”,表面上看只是個別的個人行為,與大家并無太大關系,但實質上往嚴重點說,這就是一種缺乏負責與擔當精神的體現,更是一種極嚴重的“傳染病”,影響著周圍人的干事熱情和工作態度,如果不嚴加遏制,可能就會慢慢由一個人影響到一個辦公室、一個單位甚至一個地方,這種后果想想都讓人毛骨悚然。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每個人特別是黨員干部,做一件事時,如果只追求“差不多”,那這件事幾乎沒有圓滿完成的可能,因為差不多其實會差了很多。對于這個古人都明白的道理,現在那些“差不多先生”又何嘗不明白,不過是以難得糊涂為借口,得過且過混日子罷了,而要想治理這一頑疾就必須得下一番“狠功夫”,堅決從內外兩個層面對“差不多”說不。
對于這些追求差不多就好的黨員干部,我們不僅要從內部強化黨員干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思想自覺,并讓黨員干部把這種自覺應用到工作中去,杜絕思想上“開小差”,更要有一個外部的“刺激”來喊醒這些“裝睡的人”。盛夏三伏天,網上流行著一個段子,“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但你把空調關了試試?”雖然是一個玩笑,但是對治理黨員干部中的“差不多先生”的思路很有啟發意義,對那些黨員干部中的“差不多先生”,我們何不從關掉他的“空調”開始?再給他“加一把火”,讓他在三伏天里去“裝睡”試試。
具體來說,其一就是在物質上取消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大鍋飯”,讓那些“差不多先生”無論在經濟收入還是評優評獎上都大大落后于那些干事認真嚴謹、精益求精的黨員干部。其二,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對那些干事追求差不多并屢教不改的黨員干部實行“末尾淘汰”,即每次考核最后幾名的上臺檢討并全單位通報,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榮辱感和羞恥心,畢竟中國人都講究“人活一張臉”,臉都丟盡了如何還能在單位繼續“混”下去?最后的結果無外乎兩個:一個是卷鋪蓋走人,一個是發憤圖強,追求卓越,干事認真細致。而后者才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結果,以猛烈的外部刺激喚醒黨員干部心中那份認真負責、勇于擔當、作風嚴謹的工作作風。
作風建設我們永遠在路上,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但是它不能僅僅停留于我們的口頭上,我們也不能做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只有把作風建設付諸于行動,根除“差不多先生”的滋生和生存土壤,才能真正實現轉作風、達實效,做到履職盡責、務實擔當。所以,每一個黨員干部堅決對“差不多”說不,乃是我們為民服務路上的應有之義。
(合江縣白米鎮人民政府 稅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