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大哥,先別生氣,來看看山下的新房。”在村民漆正明家的稻場上,安徽省金寨縣大灣村第一書記余靜拿出手機,向他展示搬遷安置點的照片。一周之內,這是余靜第三次上門動員漆正明搬遷。
脫貧攻堅戰場上不斷演繹著感人故事,詮釋的僅是對脫貧事業念茲在茲、唯此為大的民生情懷。“第一書記”作為脫貧攻堅的“排頭兵”,當好他并不容易,畢竟重任在肩,群眾滿懷期待。值得欣慰的是,各個地方涌現出了一大批作風硬、能吃苦、敢擔當、有奉獻的“第一書記”,有的更是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一線。“80后”的余靜亦是榜樣和標桿,一句“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就不撤崗”很是溫暖人心。
心中有情,干事方能有方向。對于金寨縣中醫院的余靜而言,當初選擇到大灣村駐村扶貧,更多的是因為生于茲、長于茲,從小就對這連綿不絕的大山和百姓有著特殊的感情,方能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大灣村脫貧攻堅任務重,1000多戶村民中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1戶,面對重擔,余靜沒有徘徊猶豫,而是一頭扎進了村上的工作里,白天走村入戶,晚上整理材料,只為弄清村民的致貧原因。
一個“80后”的女娃娃,在縣城里有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本該在城里享受“小資”生活,她卻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叉田坎、走泥濘,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駐村前,余靜毅然給不足半歲的女兒斷奶,夜深人靜也會“忍不住視頻問一下孩子吃沒吃飯,想跟他們說說話。”人心都是肉長的,脫貧成績離不開丁點付出,更離不開嘔心瀝血的傾注。
干部在一線成長,作風在一線錘煉。2年時間,余靜從當初有些靦腆到辦事干練,皆是因為重任在肩、別無選擇,群眾工作是最鍛煉人的,說群眾聽得懂的話,能讓群眾心甘情愿跟著走、跟著干,這就是能力鍛煉和成長。在脫貧攻堅一線歷練,也使得她腳踏實地、成績斐然。光伏扶貧、產業扶貧、異地搬遷扶貧,脫貧攻堅找到了方案,“時間表”“路線圖”更加清晰、一目了然,2019年大灣村將實現全部脫貧。
實績是干出來了,信任是掙出來的,余靜的那句老話,“一戶不脫貧,我就不撤崗”,為大灣村黨員群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豎起來是一面旗幟,俯下身干出一番成績,俯仰之間皆是大愛。相信在余靜等一批第一書記的帶領下,脫貧致富的步伐會更加堅定,路子會越走越寬廣。
(成都市青白江區委組織部 史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