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時讀過一篇名為《黨員干部要慎“講義氣”》的社評文章,作者言辭犀利,一針見血的點破了官場上“江湖義氣”的丑陋百態,令人大呼過癮。然而講義氣向來是中國人一個很重要的傳統道德觀念,為官者難道就不能“義”字當頭、講講義氣?
筆者以為是可以的,近日被中共中央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廖俊波同志就是一位“義”字當頭的共產黨人。他講的是忠黨為民的篤義、嚴氣正性的公義、實干興邦的執義,品味廖俊波身上的“忠、嚴、實”,凜然三股義氣,是8800多萬共產黨人對標“合格黨員”的榜樣之選。
忠黨為民的篤義。習近平同志指出:“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這里的“絕對”是一種篤義,是一種信仰,《人民的名義》中有一段老黨員陳巖石給省委常委講黨課的臺詞令人動容:“二順子犧牲時十六歲,只有一天的黨齡啊。在我黨歷史上還有沒有這種一天黨齡的黨員?我不知道。不過我想,在戰爭年代,像二順子這種情況絕不會只是一個。”絕對不會只是一個,道出了共產黨員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正是這份忠黨為民的篤義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中國。在新形勢下,我們面臨的各種誘惑更加嚴峻、更加復雜,作為黨員干部,要時刻堅守忠黨為民的篤義,像張思德一樣、像焦裕祿一樣、像廖俊波一樣,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切為了人民”。
嚴氣正性的公義。“作風問題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系,都與公款、公權有關系。”習總書記的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作風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公私二字,檢驗作風、檢驗官德、檢驗黨性。“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黨員干部只有深明嚴氣正性的公義,真正做到公私分明,才能有效抵御歪風邪氣的侵蝕,做到嚴以用權。南宋文學家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記載:李氏家族有一人為官廉潔,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燭光下辦理公務,有人送來一封家書。他當即滅掉公家的蠟燭,點燃自家的蠟燭。因為在他看來,公與私之間不能越雷池一步。古人對公與私的嚴格區分,是“公”入肌理的明白,更是這嚴以修身典范,反觀今天出現的種種腐敗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少數黨員干部講私利不講公義,放棄了嚴以修身、嚴于律己的約定,“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黨員干部必須時刻謹記這一點。
實干興邦的執義。實干精神是共產黨人的執著信念,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千古風流事,實干最傳神。”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正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我們夢想實現奠定的堅實基礎。廖俊波同志是一個把“奉獻”刻在生命里的優秀共產黨員,他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經常為群眾做好事干實事,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職守的高尚品質,他是執政為民、不忘初心、為民務實的“實干家”。我們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想要把黨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就必須涌現出更多像廖俊波一樣的“實干家”,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實干興邦、實干為民的這份執義,以實干來提升新境界,以實干來展示新氣魄,以實干來增強真本領,真正凝聚干事創業的力量,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綿陽市安州區委組織部 胡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