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家風正,則民風淳。
“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0月31日在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中的講話,從深層次中強調了樹立良好家風的重要性。隨后的日子里,習近平總書記在數次會議中也反復強調樹好家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千千萬萬的家庭影響深刻。細細回想起來,父親從我小時候開始也時常強調起自家家風,耳濡目染中“品味”了二十余年,淺顯且貌似“粗鄙”的言語中確蘊含大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飯吃干凈、為人干凈”,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內容入細入微,看似簡單,實則不簡單,讓人看似懂得,實則不親身感受難以悟透其全部真諦。
小時候自己的小孩子天性明顯,吃飯不老實、不踏實,和其他小孩子一樣,挑食、擇食,碗里面的飯總是吃不干凈。起初,父親總是以李白《憫農》詩中的“鋤禾日當午,旱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來悉心教導我,給我講農民伯伯的辛苦,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卻不以為然,總以父親太啰嗦、自己胃口不好為借口,在浪費糧食中“渾渾噩噩”過日子。因為年齡小,父親也拿我沒辦法,總是把我碗里面剩下的飯倒到自己碗里,慢悠悠地幫我解決。大一點,父親感覺我應該懂事一點了,遇到我碗里面飯沒有吃干凈,起初也是講道理,久而久之次數多了,便嚴厲起來。當然,我還是不以為然,直到感受到父親嚴厲的“父愛”。
那一次,我被父親狠狠教訓哭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不一會父親便安慰起來我,也是從這里開始,第一次聽父親講起“飯吃干凈”的家風故事。父親講起,“飯吃干凈”四個字是從爺爺的爺爺輩就傳下來了。因為以前條件艱苦,糧食不夠吃,大家都倍加珍惜,吃得很干凈,慢慢的就一輩一輩作為我們家的家風傳下來了,這是老一輩的傳統,優良的品質,在你我這里不能丟。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卻蘊含了勤儉節約、珍惜每一個人的勞動成果的大道理。從這以后,我開始觀察起父親吃飯的一舉一動。父親吃飯“嚴”的作風也慢慢影響了我,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學會了不浪費糧食,把碗里的飯吃干凈。
父親是一名軍人,我從小和父親在軍營待了較長時間,軍人品質對我有較深的影響。小時候調皮不懂事,喜歡和軍營里的其他小孩往炊事班跑,因為經常可以吃到好吃的,當時年齡小,炊事班的叔叔經常給我們吃的,時間長了就習慣吃一些,“夾帶”一些回家里。記得父親第一次看到我往家里拿東西很生氣,以為我年紀小不懂事,伸手偷了東西,為人不干凈,那一次狠狠的收拾了我,我委屈地哭了很久。還是那樣,因為是自己親身女兒,父親還是像往常一樣安慰我,也是這一次才聽父親講起了我家“為人干凈”的家風故事。父親講,“為人干凈”是他入軍時體會到的軍人身上的一種精神品質,它包含了正直、勇敢、廉潔等等好的品質,這也是軍人受人尊重的根本性原因,父親努力成為這樣的軍人,也希望我好好成長,成為這樣的人。父親打我也是希望我從小為人干凈——正直、勇敢、廉潔,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從這以后,我開始觀察起父親身邊的每一位軍人,發現干凈的品質在他們身上都存在,這漸漸影響了我。從那個時候開始,直到今天成為一名公務人員,我都將“為人干凈”的品質保持了下來,做到為人正直、遇事勇敢、工作廉潔。
“飯吃干凈、為人干凈”,簡單的“凈凈”家風入細入微,在我家一直傳承到今天。作為一名國家公職人員和一名共產黨員,我深刻的理解到,習總書記講的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須性,我將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風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做到帶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廉潔修身、清正齊家,做家風建設的表率。當然,今后的日子中,我也會將“凈凈”家風深化延伸,影響身邊人,影響下一代,讓父親入細入微的“凈凈”家風世代傳承,永不熄滅。
(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委黨校 樂念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