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聽外公講毛主席在井岡山的故事,他慈祥的眼神,嘴角中帶著微笑,緩緩的語氣有時卻慷鏘有力,述說著革命年代那段艱苦奮斗的歲月崢嶸,使我仿佛看到了英雄們為了民族大義、國家興亡,在血雨腥風中殊死拼搏,在水深火熱中刀光劍影。雖然外公已經去世多年,他的音容笑貌卻始終刻在我心中,他的話語時常在我耳邊響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作為土生土長的江西人,我對井岡山有著特別的情感,從小耳濡目染,聽著井岡山英雄們的故事長大。大學畢業后在異地工作,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去井岡山走走,去感受那里的氣息與泥土的芳香,雖然已經很難尋覓到當年的足跡,但那份“心情”卻在我心中蕩漾,那種“精神”卻在我心中流淌。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穿越歲月風云,伴著歷史云煙,踏著對過去的記憶,我沉迷在對革命歷史的追尋中。國民革命時期,井岡山那段“不能忘,也不該忘”的歷史,仿佛歷歷在目。山河咆哮,大地哭泣,中華兒女苦苦掙扎,歷經滄桑與磨難,人生的路該怎樣走,踟躇、彷徨,所有人心中都感到迷茫,路在何方?
外公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親眼目睹過戰爭的慘烈,經歷過火紅年代的艱苦歲月。正是因為如此,也養成了他勤勞、簡樸、正直的性格,給我們后代子孫們傳承著良好的家風。而且,在我心中,早已銘刻下外公反復說過的幾句話:
第一句:跟著黨走,堅定信念,無懼風雨。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跟著黨走,堅定心中的那份“執著”?!案锩硐敫哂谔臁钡男叛?,不知挽回過多少人迷茫的心,給他們帶來希望與光明。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使人們擁有前進的方向,就像遠方的燈塔,使人生路不再迷茫。跟著黨走,成為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人的精神信仰。當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注入共產黨人靈魂的時候,已成為其一生無悔的追求。小時候,外公常常給我講革命故事,講親身經歷,篤定不移,心無旁騖,其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著后輩子孫,潛移默化地傳承著家風的魅力。
第二句: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外公一生坎坷,吃過很多苦。聽媽媽講,他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十幾歲就成了孤兒,放過牛、要過飯,經常忍饑挨餓,有上頓沒下頓的。后來,年紀輕輕的他就參加了抗美援朝。印象最深的就是外公說的那句話,“我能活著,是閻王爺不要我”。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他,見過太多血腥的畫面,看見過戰友滿身血跡地死在自己眼前。如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過去了,社會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文化精神產品日益豐富,和平年代的我們,要懂得生活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第三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永不過時。
小學時,外公經常讓我背誦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候還小,不太明白其中的含義,隨著年紀的增長,我越來越能體會到其中的深意。我清晰記得,外公在我日記本扉頁上寫下的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問我“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典故。外公一生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依然激勵著我克服困難、戰勝逆境,是我以及我未來的子女們永遠恪守的信條。
今日,感慨萬千,思念涌上心頭,作此文以自勵和共勉,讓英烈不滅的精神火種得到永續傳承,愿千千萬萬與外公同齡同心同信仰的老前輩共同創造的這份事業,留下的這些人生“信條”,不斷融入我們“80后”“90后”乃至“00后”的血脈之中,讓這種高尚的家風歷久彌新,讓這條共同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先市鎮人民政府 王繼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