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組織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挽救了我和我的家庭。”近日,貴州省六盤水市副縣級干部郭某接受“約談”回訪時,一開口就哽咽了。推進約談常態化是貴州省進一步壓實各級黨組織、紀檢監察機關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積極推動執紀理念、路徑和方式轉型升級的舉措。目前,全省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結構性特征已顯現,2016年有4492名黨員干部主動向組織說清問題。
隨著反腐倡廉的進一步深入,“主動向組織說清問題”已經不再是“新大陸”,貴州省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就有4492名黨員干部表現出了主動性,確實值得點贊。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早年有人提出的觀點,說“‘涉嫌嚴重違紀’折射出腐敗官員的‘劣根性’”,言下之意,就是這么多的官員經歷了這么多的黨內教育,怎么就提不高覺悟,總是要等到“涉嫌嚴重違紀”才“接受組織調查”呢,真是“宦海”迷途人呀!但從近年的情況看,在廣大基層,能夠“主動”說明問題的現象,正在形成上升趨勢,的確是一個好兆頭。
縱觀黨的“反腐”過程,“腐敗”似乎有些“根深蒂固”,面對“高壓線”,仍有干部不思悔改,甚至變本加厲,玩盡花招,和黨紀國法“捉迷藏”。哪怕經歷了一次次“教育實踐”的洗禮,仍然提不高覺悟。歸根結底,這些人是在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出了偏差。有人專門搜集了貪官的“藏錢”方式,把貪來的錢藏在垃圾里、埋在地下,就是不讓別人知道,更不要說向組織“主動說清”。貴州為壓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推進的“約談常態化”,正是要轉變理念和方式,讓更多的黨員干部能夠“主動”說清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反腐”沒有休止符,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仍在繼續,黨中央的“鐵拳”絲毫不會軟。一方面一直保持著“反腐”的高壓態勢,對那些“腐敗分子”露頭就打;另一方面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切實提高黨員干部的認識,牢固樹立崇高而堅定的信仰,特別是對黨和人民那顆忠誠的心。“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我們“打仗”的目的并不是要消滅多少人,而是要最終實現和平;同理,我們的“反腐”不是非要抓出多少個腐敗分子,而是要通過各種手段,讓具有腐敗土壤的人心中有戒,逐步將這種“戒”演繹為自覺的行動,能夠在組織面前“主動”起來。
“主動說清”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不僅要具備那股子勇氣,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忠心。想當年,在充滿恐怖與血腥的重慶渣滓洞、白公館,那里的革命烈士們,在生死關頭,總結歷史經驗,仰望黎明的曙光,提出了著名的《獄中八條》,其中第一條就是“防止領導成員腐化”。可見,他們在戰爭中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說的“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只有懷揣一顆忠心,才會自覺遵守黨紀國法,自覺地為人民服務。
我們黨一貫主張“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只要能夠及時懸崖勒馬,肯定回頭是岸。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各級紀委、監察部門當多管齊下,需要用“約談常態化”這一法寶,警醒更多的“宦海”迷途之人;另一方面,身陷“宦海”迷津的黨員干部們,也要主動接受組織的“約談”指點,及早清醒過來,向組織“主動說清問題”,在為民服務中走得更高、更遠。
(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何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