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陳旭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審查。陳旭長期在上海政法系統擔任要職,人脈廣泛,能量巨大,被稱為上海灘“頭號法梟”。也因長期被舉報反而一路官至省部級,素有上海“政法不倒翁”之稱。
“不倒翁”官員要么是位高權重,在本行業內或者一定區域內有極高的話語權,他們往往很會經營關系網,就是所謂的“上下兩級”和“黑白兩道”都吃得開;要么是“后臺”很硬,“保護傘”很大,平時總有人“罩著”,有事便有人幫著說情或者“擺平”。
這樣的官員因為自認為“能量”很大,沒有人敢把他怎么樣,也就漸漸迷失了自己,變得為所欲為飛揚跋扈。有的是在自己的“責任田”里大搞“一言堂”組建“小團體”,他們亂插手亂伸手,大肆破壞組織原則和司法公正,踐踏黨紀國法和財經紀律。還有的是在群眾面前“作威作福”“拿雞毛當令箭”,權力不是用來服務群眾而是欺壓群眾,并為自己謀取非法利益,群眾還敢怒不敢言。
而查處這樣的“不倒翁”官員也有一定難度。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說情的、施壓的、胡攪蠻纏的,會絡繹不絕。他們本人也會充分利用關系網,上竄下跳,阻撓調查取證。面對這樣的反腐“釘子戶”,紀檢監察機關不是不愿查不敢查,而是需要更多的行政智慧,尋求更多更好的辦法,確保辦成鐵案,將關系網內的違法分子一網打盡。
有時候,我們會被一些表象所迷惑。比如群眾對有的官員早有意見,各種舉報不斷,但總是不見對其有任何影響,依然出席各種公開場合,依然在臺上意氣風發。但事實上,這樣“劣跡斑斑”的官員早已被紀檢監察機關納入“法眼”,早已在暗中調查取證。反腐敗并非只針對某一個腐敗分子,而是要“撥出蘿卜帶出泥”,徹底鏟除非法利益集團。所以,在腐敗分子逍遙法外的日子,紀檢監察機關正在不動聲色悄然行動,正在精心布局。
相對于普通的反腐案件,扳倒“不倒翁”官員能起到更多的警示作用。正因為他們“能力”強、“關系網”和活動范圍大、群眾的關注度也比較高,扳倒“不倒翁”官員,能進一步證實在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反腐沒有特殊沒有禁區,能夠真正起到查處一件、震懾一片的目的。
陳旭長期在上海政法系統擔任要職,是典型的位高權重。但就憑他涉嫌“參與非法組織活動”和“全家腐”,其落馬也不足為奇。事實證明,不管你是上海灘“頭號法梟”還是“政法不倒翁”,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肯定會被繩之以法。這一天不分早晚。
(四川廣漢市國土資源局 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