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彧希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沖刺階段,各級黨委、政府層層簽下責任書、立下軍令狀。然而,書寫一份合格的脫貧“答卷”,只靠黨委、政府“一頭熱”,顯然行不通。
打贏脫貧攻堅戰,除了黨委、政府“不含糊、不推責”,也需要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不動搖、不懈怠”。但尷尬的是,在以往的采訪調查中,貧困人口“等、靠、要”依賴思想嚴重,卻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常規的解決辦法,不外乎黨員干部上門談心、細心引導,但“攻心”能否攻到“靶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效果也實難評估衡量。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的約束,是最佳的“解藥”。一方面,既要采取“柔性”措施,通過談心,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觀念;另一方面,更要靠“剛性”制度,獎懲分明,讓勤勞的人有想頭,讓偷懶的人吃苦頭,從而讓所有人都看到制度的“紅利”和“威懾力”。
可以說,這是脫貧攻堅進程中一種有益的嘗試,其針對的是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如果“試水”成功,將具有可借鑒的意義。不過,在此過程中,也需注意制度執行的細節問題。比如,如何確保“正負面清單”的公正性、如何避免村干部在其中以權謀私等。
對于這項制度的實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