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四川省敘永縣水潦彝族鄉海涯村彝族村干部,正忙著在家中張貼由縣紀委發放的廉潔春聯和窗花等年貨。 據敘永縣紀委介紹,由于正處在春節前夕和基層黨組織換屆的關鍵時間節點,特意組織開展向基層黨員干部送“廉貨”活動,在年終歲尾之際為廣大黨員干部送去新年的喜慶和祝福。(來源:中國新聞網 1月20日)
新年是走親訪友的好時候,在象征著團圓和美滿的傳統節日,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特殊時節,在“禮尚往來”的人情掩飾下,夾雜了濃濃的情感,“紅包”成了一個禮節的表達,成為一個意思的表現,成為一個情感的載體,成為一個噓寒問暖的標志。新年是忙碌的,新年是困惑的,新年送“年貨”成為一個傳統,是文化和文明的傳遞,這本是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干部這個特殊的群體,送“年貨”不如送“廉貨”。
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干部也是普通的血肉之軀,難免會有思想意識的誤區,難免會陷入情感的漩渦,難免會因為習慣而麻木,也難免會因為人情關系而迷惑。在新年的氛圍中,以為這是人情關系,認為這是朋友之情,殊不知自己得到卻并沒有真正的失去,既然“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在未來的工作中有了短的底氣,自然的不可能完全的依法辦事,這樣的來往夾雜著權力的味道,這樣的年過得“不安靜”,而未來也自然的有風險。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每每出現干部的貪污受賄,人群總是沸騰的,謾罵聲、聲討聲聲聲不息,干部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干部成為眾矢之的。然而,權力本身是至高無上的,權力是所向披靡的,自然的有太多的阿諛奉承,有太多的飛蛾撲火,難免會給干部造成困擾,難免在糖衣炮彈的攻擊下,有了失守的可能,因而環境的肅清和維護,是不是也是一個重中之重呢?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國家的“保護傘”,干部的清廉務實,是國家的發展和希望,譴責也好,謾罵也罷,顯然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這樣的拆東墻補西墻,是不是敷衍不負責的態度呢?給干部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給干部清正廉潔的文化,給干部無死角的監控,這也是社會的責任和人民的義務。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 周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