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紀委查處一些案件過程中,有些地方的省部級“大官”,常常會有求于相關的辦案“小官”,或望其通風報信,或希冀“大案化小、小案化了”,而某些心存私念的“小官”,竟可藉此“管”住大官,或向其為親戚討要重大工程項目,或100萬元、200萬元照單全收,就此監守自盜,貓鼠同窩,“打老虎”者最終竟淪落成貪腐“大老虎”,此情此景,不禁讓人唏噓不已!(1月12日新華網)
紀檢辦案“小官”,本應秉公辦事,謹慎從嚴,正直無私,管住“耳”“手”“口”,然而,少數辦案“小官”,不能恪守為官本分,反而心存私念,把手中職權變現,最終, “小官”成“大老虎”,辦案者親手為自己戴上了鐐銬,既讓人震撼,更讓人嘆息!
辦案者,執法者也,何以堅守自盜?莫非是“當局者迷”?非也!辦案者,熟知各項法規,深諳官員心理,可惜,沒有將優勢對付貪腐者,為國家和人民清除“害群之馬”,反而以己之長,攻制度之疏漏,玩起了貓鼠同窩的游戲。乍一看,在辦案身份的保護下,可以瞞天過海,可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為虎作倀者必將自食其果,偷天換日者必將作繭自縛。
莫讓“小官”成“大虎”,要點亮理想的“前行燈”。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大風大浪面前篤定從容,在利益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始終保持清風正氣的政治本色。堅定理想信念,為官從政就要做到清正廉潔。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注釋中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就是說不接受他人的財物饋贈,不玷污自己的清白品行,就是廉潔。廉潔,是一種信念,一種品行,一種修養,更是群眾對好官的希冀。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拒絕外物誘惑,身體力行做到廉潔,“小官”才不會變成“大虎”。
莫讓“小官”成“大虎”,要牢固制度的“防范門”。正如電腦系統需要不斷打補丁,才能修復完善漏洞,才能順暢運行。同理,行政制度也需要加固加牢,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制度剛性運行,成為“銅墻鐵壁”,將心存不軌者拒之門外。一是制度要明確、精細、具體,讓人能一目了然,防止抽象、空洞、虛化的花拳繡腿。二是制度要延續方有生命力,不能停留在喊口號之上,而要切實執行才有效果。三是制度要公平規范,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堅決制止執行中的隨意性,對違反制度現象必須以零容忍態度反對。
莫讓“小官”成“大虎”,要高舉監督的“執紀劍”。 在近期播出的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廣東省原紀委書記朱明國反思道:“其實有人監督、有人看是福,沒人看、沒人想看、沒人敢看是禍。”慘痛的教訓發人深省,任何時候都不能任性用權,恣意妄為,而要珍惜權力、敬畏權力。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必須將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對于腐敗現象,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案件和線索,不見黨風廉政建設的全貌,更不能“燈下黑”。平時要加強監督提醒,讓“咬耳”“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當“打虎者”成為反面教材,充分表明紀檢干部也沒有天生的“免疫力”,沒有監督的信任就等于放任。代價不能白付,紀檢干部也好,普通干部也罷,要常思“我是誰”方能常在“河邊走”而“不濕鞋”。
(四川省合江縣文體廣電旅游局 李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