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是一件絲毫不能松懈的頭等大事。新年伊始,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就馬不停蹄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新一輪脫貧攻堅工作。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振奮精神、再鼓干勁、增添措施,繼續埋頭苦干、真抓實干,念茲在茲、唯此為大,堅定有力把脫貧攻堅這件頭等大事抓得更好更有成效。
為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各級政府都層層簽訂了責任狀,可以說政府的積極性已經調動起來了,但是脫貧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到方方面面。幫扶干部要緊起來,貧困群眾也要緊起來,只有充分發揮好兩個積極性,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會匯聚攻堅克難的磅礴之力。如果脫貧主體不著急,幫扶干部再努力,要徹底擺脫貧困也難,畢竟千千萬萬的貧困群眾才是脫貧攻堅的主體。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幫急不幫貧”,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其實不是不幫貧,而是說對于那些身在貧中但不以貧困為恥,不以脫貧為急,而是懶于行動、安于貧困的人來說,外力的幫扶效果難如預期。而對于那些對貧窮有想法,急于改變現狀的人就不一樣,這個時候外力的幫扶,往往能起到“渴時點滴如甘露”之效。任何事情的發生和改變都有內因和外因,外因通過內因才會起更大作用。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主體和內因,對于各級幫扶干部來說,樹立“幫急”思維,外部的幫扶力量往往才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要有“幫急”思維,就思想而言,就要優先幫助那些對貧窮的改變抱有積極的態度,為未來有所準備的人。另外,要有“幫急”思維,就不但要替貧困群眾著急,還要想辦法讓他們在思想上“急”起來。哀莫大于心死,窮莫過于心窮。撼山易,改變思想難。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偉大領袖富蘭克林,在面對當時大部分群眾生活貧困,而又懶于改變現狀時總結:貧窮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于貧窮的思想。所以,扶貧不但要投入大量的脫貧資金,扶貧項目,更要扶志,讓精神脫貧,讓貧困群眾以窮為恥,以懶惰為恥,以后進為恥,以勤勞實干為榮,以爭先脫貧為榮,以率先致富為榮,以幫助他人脫貧為榮。只有激活他們內心的自尊自強精神,才會不甘于貧困,從內心深處真正為改變而未雨綢繆。
要有“幫急”思維,就行動而論,要重點幫助那些正在脫貧路上打拼而遇到困難的人、問題亟待解決的人以及突發險情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幫急”思維就是要“幫急不幫閑”。從另一個角度看,“幫急”也是新形勢下精準脫貧的內在要求,這樣的精準,和脫貧攻堅初期的精準發現源頭問題不同,而是更側重于過程中精準地鎖定問題、解決問題?!皫图薄彼季S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讓那些仍安于現狀的貧困群眾急起來,窮而思變,積極參與到改變自身命運的奮斗中,樹立長遠脫貧的信心和勇氣。
脫貧攻堅是各級政府的責任,更是貧困群眾的迫切要求,歸根到底還是要靠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政府要做好宣傳發動、組織協調、示范引導工作,讓貧困群眾真正認識到他們才是建設和受益的主體,只有將自身的努力與政府和社會的幫扶切實結合起來,脫貧攻堅才會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