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三五”時期,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然而在個別地區,個別人卻假借惠農政策之名,行坑農害農之實。(12月28日 央視財經)
放眼望去,虛報冒領的有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到退耕還林補貼等等,甚至更讓氣憤的是,身患癌癥村民,還被人冒領了農村醫療救助補助。看來,不管是什么財政補貼,都有人敢虛報冒領。為什么此等行為在該縣如此大膽地進行?
近年來,中央實行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政策措施。從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到退耕還林補貼,等等。這些資金是鼓勵扶持農民發展農業生產、增收致富的保障資金,卻成了一些基層干部眼中的“唐僧肉”,被恣意“圍食”。這起案例中,國家很多惠農政策、發放各種補貼,蒿坪河村的村民居然絕大部分是不知道的,這些“蒼蠅”不拍,基層百姓生活難安,國家的好政策好福利,難以直達。
同時,通過私刻印章偽造身份,村干部就冒領國家補貼300多萬元,它再一次暴露了財政補貼在發放上所存在的巨大的監管漏洞。究其根源,還是在執行中除了漏洞,加之監管不力,才釀成現在這樣的后果。其實要想避免惠農資金被侵占還是較簡單,那就是要綜合利用利用各種監督力量,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衡。特別是上級部門在惠農項目驗收時,不能僅僅滿足于鄉村干部提供的臺賬和匯報,而應該深入田間地頭、走村入戶進行實地調查,這樣必能揪出那些大小碩鼠來,從而讓惠農資金真正發揮效益。
所以,對于各種虛報冒領,必須要升級完善所有監管鏈條,嚴字當頭,讓查處成為必然,讓追責成為必然。唯如此,才可能終結這類把國家和納稅人當做欺騙對象的騙局,讓財政補貼好鋼用到刀刃上,體現國家扶持政策的本意,惠及百姓,促進社會各階層和諧共進,共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
無論是何種補貼,干部們都應繃緊紀律的弦,不要因為貪念就伸出自己的罪惡之手,要深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一心一意為群眾服務,辦實事,自己的路才能走得更踏實。
(瀘州市合江縣扶貧移民局 何勇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