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龍
在河南多個城市霧霾持續“爆表”的背景下,河南一些企業仍頂風作案,“逆勢排污”。19日晚,河南連夜召開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緊急會議,決定從12月20日零時到22日24時,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72小時統一集中行動。
(12月20日新華網)
霧霾“爆表”,意味著更多的人遭受著“霾”之害。限行、限產、禁煤等措施,就是為了使空氣質量盡快得到扭轉,唯有真落地,才能見實效。口頭答應,內心抵觸,行動南轅北轍,自己糊弄自己,到頭來驅霾還只能靠“風”吹。如果像河南的那些企業那樣,都打自己的小算盤,“逆勢排污”,這無異于自我傷害。
“逆勢排污”何故?一是認識不到位,認為治理污染都是他人的事情,與自己無關,或者認為自家的“少量”排放對大氣質量影響不大。如果都這么想,所有“少量”聚集起來就是破壞大氣質量的“原子彈”;二是打得還不疼,好說好勸不上心,督促檢查不盡心,懲治起來不狠心,就如同嬌縱慣了的“孩子”,使得他們變本加厲地“任性”。
嚴重的霧霾下,別讓各級政府的禁令與限令成為“耳旁風”。河南對于那些“逆勢排污”的單位和企業采取集中統一行動,實行“零容忍”,是完全必要的。對“逆勢排污”者,該停產的要堅持停產,該限產的嚴格限產,對于偷排漏排、弄虛作假、一意胡來的“壞孩子”,就該出重拳、下重手。“逆勢排污”也給管理者提了個醒,治污的招數要比排污的套路多才行。實際上,只要“打疼”,遏制企業排污并非難事;只要用心,討回藍天白云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