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發(fā)文,要求在公文運轉和正式會議場合中,“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工作人員,相互不稱官職,一律稱‘同志’”,一時之間在網(wǎng)上引起熱議。有人覺得,“同志”的稱謂過于俗套,不與時代接軌。還有人認為,“同志”的稱呼叫著生疏別扭,沒有直接叫官銜職位讓人感覺舒坦得勁。
追根溯源,“同志”這個稱謂,最早見于上個世紀,沿用至今,歷經(jīng)數(shù)十年歲月洗禮和時光浸染,早已在國人心中刻下深深烙印。從炮火紛飛的戰(zhàn)爭年代,到轟轟烈烈的建設年代,從如火如荼的改革開放,到日新月異的新世紀,“同志”這個詞響徹大江南北,被視為新中國誕生后華夏大地使用最為廣泛和頻繁的詞語。《辭海》中對“同志”一詞的解釋有三個義項:一是志趣相同,即志趣相同的人。二是政治理想相同的人,同一政黨的成員相互間的稱謂。三是我國公民彼此間的一般稱謂。無論從怎樣的角度來看,“同志”都包含著積極健康、昂揚向上的正能量,同時也傳遞著坦誠相待、肝膽相照的精神內核。
然而,如今卻有不少人認為“同志”一詞過時了,官員的身份、領導的特權,不容許平等的意識存在,一聲“張局”、“李處”、“王總”更能夠使人聽之悅耳,身份與地位馬上便昭然若揭,一聲“老大”、“老板”更能令人聞之愜意,優(yōu)越感頓時油然而生,虛榮心立即得到了滿足。于是,“同志”的稱謂便被拋之腦后,棄之藩籬,束之高閣。久而久之,誰要是猛然使用了“同志”的稱謂,反而會引來怪異的目光和眼神。仿佛“同志”成了洪水猛獸,成了傳染病菌,令人唯恐,避之而不及。殊不知無形之中割斷了彼此間情感聯(lián)系的紐帶,挫傷了黨員身份的自豪感、平等感、認同感。
對于黨內稱呼,《黨章》明文規(guī)定“黨內不分職務高低,互稱同志”。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指出:“黨內一律稱同志。”可見,再次重申“同志”的稱謂毫不過時,而是作風建設路上應時而生。一聲“同志”,叫出了真真切切的情誼,喊出了實實在在的關系,道出了平平凡凡的感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所指出的:“倡導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guī)規(guī)矩矩的上下級關系。”“同志”叫出來就是感到親切自然,沒有虛偽做作,它拋卻了特權和身份的光環(huán),蕩滌了扭曲發(fā)霉的心靈,更純潔了別有用心的關系。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同志”永遠都是正在進行時。喊一聲“同志”,喊出的是黨員的身份感,喊出的是黨員履職盡責、率先垂范;喊一聲“同志”,喊出的是黨員的平等感,喊出的是黨員以上率下、發(fā)揚民主;喊一聲“同志”,喊出的是黨員的認同感,喊出的是黨員志同道合、同心同德。
(閬中市委組織部 陳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