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河南新鄉一份要求機關干部在公文運轉和正式場合相互不稱官職、一律稱“同志”的通知,引發熱議。(12月12日,中國網)
不稱官職稱“同志”這的確是近年來少見的情況,而在革命時期,卻是最為平常和頻繁的稱呼,“同志”有志同道合的意思,更是相互之間的一種深切友誼,沒有官職的大小和高低。此次河南新鄉發文要求機關干部在公文運轉和正式場合相互不稱官職、一律稱“同志”,一時引發了熱議,一些網友認為:清爽同志關系從互稱同志開始,互稱同志理所應當,應該成為自覺、成為常態。也有網友提出:互稱同志還要由表及里,不能停留在形式。
隨時社會的不斷進步,近些年,在官場出現了一個極為不正常的現象。例如,只要是上級單位下來的工作人員,都稱為領導;不管是副科長還是副局長,直接稱科長局長;另外,一些官員在稱呼領導時,還存在江湖化或者庸俗化的傾向,稱領導為“老大”“老板”“大爺”等。這些飽受民眾詬病的稱呼,在某些官員看來,卻是為官必備技能之一,甚至還將其美其名曰“官場稱呼學”。
雖然稱呼“同志”這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一個很小的舉動,但是,這個舉動背后卻反映出,政府對于官場稱呼庸俗化官僚化堅決反對的態度,并且采取了具體的可操作措施進行改正。雖然,目前對于此通知能夠達到的效果還無法給出定論,可光憑著其敢于改正,主動作為這份真誠,就值得民眾為之點贊。
為何在革命時期最為親切的稱呼,到現在去難以互稱“同志”?我認為一則是官場的官員之間存在行政級別,在這一樣一套機制的作用下,官員免不了會產生上下有別的觀念,自然就會表現出一種“尊崇”;二則是某些官員存在嚴重的官僚主義思想,喜歡在下屬面前抖官威,擺官架子,這種錯誤的示范帶壞了官場的風氣,官場稱呼也就隨之改變;三則部分官員利用稱呼對領導干部進行“語言行賄”,溜須拍馬,時間一長在官場之中就成了一種“潛規則”;四則是“同志”這個稱呼對不少官員來說,既熟悉又陌生,雖知其意,也只要語用場合,可有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基本不說。
稱呼“同志”是我們黨的一項優良傳統,值得繼承,這不僅可以增進領導干部之間的感情,還能避免官僚作風,贏得群眾的點贊。新鄉已經開好了頭,希望各地能夠借鑒,將治理官場庸俗稱呼的這場戰役,持續推向深入,最終取得實質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