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從倫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在全黨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黨的共同意志,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黨和國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根本保證,是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對全省各級黨組織保持政治定力,堅持正確方向,勇擔政治責任,堅定有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鞏固發展風清氣正、崇廉尚實、干事創業、遵紀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態,意義重大。
樹立中央權威是應對一切矛盾風險挑戰的迫切需要。“隆一而治”是荀子深刻分析當時社會戰亂頻仍、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現實基礎上得出的必然結論,是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揭示——國家要走向安定團結、和諧穩定,必須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和改革攻堅期,前進道路上面臨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風險和挑戰。例如:分配格局失衡引發的貧富差距過大,對權力運行監督不力產生的腐敗現象,社會部分群體地位弱化以及中間階層發育遲緩,社會信任危機加劇了社會焦慮加深了社會階層隔閡,等等。這些矛盾風險挑戰的應對、問題的成功化解無不依賴于領導核心的堅強領導,以確保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有效實施。
黨的十八大以后,在多個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這些矛盾和問題,如果應對不好,或者發生系統性風險、犯顛覆性錯誤,就會延誤甚至中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十八大以來黨治國理政實踐確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在全黨的核心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在全黨的核心地位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是人民的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得到黨心民心的高度認同、廣大干部群眾的衷心擁護。
在治國理政新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以非凡的理論勇氣、高超的政治智慧、堅韌不拔的歷史擔當精神,把握時代大趨勢,回答實踐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斗目標提供了基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整體布局、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解決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等等,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又勇于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升華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續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之所以不斷取得新成就、開創新局面,根本就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
藍圖已然繪就,方向已然明確。全省各級組織、全體黨員特別是中高級干部必須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必須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和實踐性,自覺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
全省各級組織、全體黨員特別是中高級干部必須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鞏固發展良好政治生態,提升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必須著力提高治蜀興川的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做合格黨員、當干事先鋒,團結一心、牢記宗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兩個跨越”奮斗目標、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而努力奮斗!
(作者系省委黨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