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拍板不是“冒煙的手榴彈”》的文章指出,參加一場企業座談會,一位國有投資企業負責人抱怨道:“項目報上去,科長呈處長,處長轉廳長,誰都不敢做決斷,迅速扔給別人,就像提著冒煙的手榴彈?!辈徊铄X、有項目,就是沒人拍板,當下這種“趴窩”現象并不少見。
時下,正是換屆選舉與新官赴任季?!靶鹿偕先蜗缺響B”已經是政界的不成文規矩。每當來了“一把手”,當地無論是達官貴人,商人小販,甚至是平民百姓,都會關心、打聽新領導有何新舉措,做何表態,可以說“赴任先表態”已經成了“吹風會”。
新官上任的表態五花八門。有酒后失言,亂拍胸脯,說大話、吹牛皮的,也有非常重視慎言的。但無論是哪種情況下的表態,作為新領導就一定要“說到做到”。
然而,在拍板的時候,一些“一把手”卻遲遲無法按下“確認鍵”。為什么?就拿上面國有投資企業負責人的遭遇來說吧。如今凡是用錢,都要事前層層審批、事后跟蹤審計。如果項目審批把關不嚴出了漏子,一把手要擔責,如果項目沒有產生效益,虧了,爛尾了,一把手也會被追責。所以,有的干部認為“與其擔當冒風險,不如平安混日子”,只要涉及花錢的事,先壓一壓、緩一緩再說;凡是涉及重大決策,有的干部一看到報告就行“三十六計,‘傳’為上計”,不少項目轉一圈后回到了原點。
殊不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有些招商引資,往往就在領導猶豫之時“偷偷溜走”了,對地方經濟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比绻f表態是“起式”,拍板就是后續動作,是“收式”。作為主政一方的領導干部,切莫要患得患失,敢于表態是好事情,科學的、符合地方實際的表態有利于促進領導努力工作,而一旦認定的決策,就要果斷拍板,不再因為怕擔責而患得患失。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所以領導干部不要怕拍板出問題,只要表態時“慢一點”,考慮好、規劃好,拍板時就可以快一點,果斷點,做到表態、拍板一氣呵成。
表態與拍板“一氣呵成”,體現的正是領導的魄力與擔當,這樣的領導組織看重,人見人愛。
(四川省鹽亭縣武引局 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