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王付永
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明確規定,書記、省長信件辦理原則、流程和時限,要做到“三個當日”,即當日信件當日認領、當日認領當日交辦、辦結當日公開回復,真正讓書記、省長信箱架起干群之間的“連心橋”。“三個當日”體現出省委、省政府對群眾呼聲和訴求的重視。
了解民意、傾聽民意,在通信越來越便捷的今天,一些地方的書記信箱、局長信箱等無疑是獲取基層民意的一種好方法。從省內外各地實踐看,干群之間這種“書信往來”的方式頗為流行。官員信箱廣開言路,市民可在網上投訴、建議,不失為政民互動的有效方式。但也實事求是地說,從全國范圍來看,書記、市長信箱等在一些地方也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要么群眾來信有去無回,要么對于群眾的訴求辦理不及時、不到位,甚至是敷衍作秀、拋出“神回復”。更有甚者,一些領導信箱根本打不開,更談不上互動,這不但起不到官民溝通的作用,反而還會招來作秀、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衙門病”的質疑。
既然公布了領導的信箱,就要真正的用起來,而不是將其當作一個擺設。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箱、微信、微博等應成為干部緊密聯系群眾的“便捷通道”,領導干部應抓住機會與民交流,成為廣大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而不是將領導信箱僅僅作為一種姿態,或作為應付上級要求、忽悠人民群眾的“面子工程”。
其實,只要你愿意,傾聽民意的方式除了信箱之外,方法有多種,比如公開領導電話等。最近,眉山市就將該市162名各區縣縣級領導班子成員聯系電話進行了詳細公布。一方面,此舉是為了讓群眾能夠暢通地反映問題,表達訴求;另一方面,領導干部也可以很方便地直接從電話中了解民意,傾聽群眾的意見,解答群眾的難題。如果在各級領導干部的朋友圈里能多一些普通群眾,如此一來,干群之間就是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
也許一些基層領導有意見,事情那么多,把電話公之于眾,會添麻煩。對于基層干部來說,“煩”應是一種常態,群眾給你打電話,給你寫信,是信任你。群眾事無小事,并且作為一個基層的領導干部,所謂的一些大事、要事也無非是一些群眾的事,不把群眾的事掛在心上,那又會有什么事是讓自己朝思暮想的呢?
所謂公開基層領導的電話就侵犯了領導的隱私,其實是站不住腳的。作為人民公仆,在群眾面前就應該坦坦蕩蕩。理性換來的是理性,真誠換來的是真誠,尊重群眾,群眾同樣會以尊重來回應。當終于有一天,再也沒有群眾電話,再也沒有群眾來信,原因也會只有兩個,一個是天下太平,群眾無事,再一個原因就是群眾真的對領導們失去了信心,再不會以心相托。
如此看來,領導信箱里來信多少,局長電話的接聽次數也是基層善治的一個指標,什么時候群眾的電話少了,民怨不見了;什么時候群眾的來信少了,群眾的訴求少了,那個時候,就會是基層群眾“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之時,當官民“相忘于江湖”的那一天,則是基層黃發垂髫皆怡然自樂的“大治”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