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梅松武
從政治生態看黨內監督,黨紀嚴于國法。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堅持以黨章為根本依據,聚焦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存在的薄弱環節,著力解決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和黨內監督制度不健全、覆蓋不到位、責任不明晰、執行不力等問題,以嚴的要求、嚴的標準、嚴的措施推動全黨增強從嚴治黨意識、落實管黨治黨責任,體現了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的管黨治黨重大原則,深化了“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關系的新認識,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的重大成果。“國有國法,黨有黨規”。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新形勢下,依規管黨治黨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國家法律是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行為底線。黨是肩負神圣使命的政治組織,黨員是有著特殊政治職責的公民。我們黨的先鋒隊性質和執政黨地位,決定了黨規黨紀對黨員的要求應該嚴于國家法律對普通公民的要求。如果黨員都退守到公民的底線上,就降低了黨員標準,全面從嚴治黨便無從談起。如果執政黨連自己的黨規黨紀都守不住、執行不下去,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就是一句空話。
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我們清楚地看到:全面從嚴治黨,基礎是“全面”,關鍵是“從嚴”,核心是“治吏”。從政治生態視野看,從嚴治黨之“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嚴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明確管黨治黨的責任主體;二是嚴明黨的紀律,從嚴管理黨員、干部,重點是高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三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以紀律為戒尺,加強黨內監督。《準則》和《條例》對黨員提出的要求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嚴格,黨內監督的主要內容與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內在統一、相輔相成,具有繼承與創新有機統一的鮮明特色。新形勢下,必須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的前面,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這是管黨治黨的理念創新。“職位越高越要自覺按照黨提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越要做到黨性堅強、黨紀嚴明,做到對黨始終忠誠、永不叛黨”?!皥詻Q防止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稖蕜t》和《條例》提出的政治紀律要求之“嚴”前所未有!
從政治生態視野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基礎。政治紀律是黨最重要、最根本的紀律,嚴明黨的紀律首先要嚴明政治紀律。按照《準則》和《條例》的嚴格要求,嚴明政治紀律,除了堅定的政治立場,還包括鮮明的政治原則、正確的言論觀點、規范的行為準則、嚴格的政治規矩。每一個黨員對黨的紀律都要心存敬畏、嚴格遵守,不準散布違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論,不準公開發表違背黨中央決定的言論,不準泄漏黨和國家秘密,不準參與非法組織和非法活動,不準制造、傳播政治謠言及丑化黨和國家形象的言論。黨員不準搞封建迷信,不準信仰宗教,不準參與邪教,不準縱容和支持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及其活動。如此等等,雖然不一定構成違法犯罪,但卻是黨內監督重點所在、難點所在。
從政治生態視野看,黨的作風與政治生態休戚相關。政黨作風包括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和領導作風,從根本上講都屬于政治作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也是思想作風的集中表現;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新形勢下,黨員干部必須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作風,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黨風不正雖不一定違法,但卻是黨內政治生態的污染源,也是黨內監督重點所在、難點所在。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紀嚴于國法,黨內監督沒有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