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中央電視臺首播。該片列舉了多個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以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進行深刻剖析和懺悔,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堅定對黨的信心和信任,為全面從嚴治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當舉起拳頭向黨旗宣誓的時候,當被組織重用走上領導崗位的時候,每個人的心中無不充滿著激動,無不信心百倍地立誓為黨和人民奮斗終身。但一些人隨著身邊環(huán)境的改變,隨著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學習,堅強的意志也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改變,使自己逐漸成為了利益的奴隸,成為了黨和人民的罪人。
常言道,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黨的紀律要求我們的領導干部,就是要學會出污泥而不染,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鍛煉自己,堅守黨員的信念,牢記自己的誓言,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但錢權的等量關系時刻考驗著我們的掌權者。一些營利之人,采用各種借口和手段,拉攏腐蝕領導干部,使我們一些意志不堅定的掌權者,為了顧忌他人的顏面,出現了“下不為例”的言行。“下不為例”其實就是這次不予追究,下次不再違犯,給別人留下一種遐想的空間。也就是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留有寬容的余地,使得違規(guī)違紀的人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繼續(xù)走下去,直到問題過大而不可收實。于是,一些領導干部就漸漸地步入了利益的泥灘,成為了錢色的俘虜。
醉不因“最后一口酒”,飽不因“最后一口飯”,貪不因“最后一筆錢”。有的人因違紀違法被組織審查時,總會說道是自己一不小心、偶然失足,甚至還有臨近退休,思想覺悟降低,抵制意識減弱,造成晚節(jié)不保之說。其實這些都是在為自己尋找借口,把問題的原因歸咎到開始或最后一次,卻忽略了中間這個漫長的質變過程。很多問題都是開始不大,但時間長了就會越積越多,越壘越大。當然也有一次性就想吃個大的而直接翻船的。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腐敗是群眾深惡痛絕的、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毒瘤,黨中央把懲治腐敗作為贏得黨心民心、厚植黨執(zhí)政的政治基礎的重要手段,是一項長期的持久戰(zhàn)爭,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從思想上引起高度,時刻提防。只要堅持學習,穩(wěn)固思想,擯棄掉那些“最后”、“下不為例”和“偶然”等借口,對腐敗就會產生永久的抗性,身邊的環(huán)境才會清澈明亮,才能永守廉潔的底線。
(作者單位:四川省江油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