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混合所有制的發展,將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作為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方式。國務院印發《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為推進混合所有制發展指明了方向路徑。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僅是落實改革政策的要求,也是國有企業實現做強做優做大的迫切需要。研究四川省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有關問題,對于理清思路,加快統籌推進四川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省屬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的現狀
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兩個層面:一是存量資產改革,即對現有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另一個是增量投資混合,即在新增投資項目中引入民營資本,或國有資本主動參與民營項目,形成混合所有制公司企業。國有企業存量資產混合所有制改革,觸動了“產權”這一公司法人治理的根本,使出資人的切身利益與企業發展聯系更加緊密,增強了企業提質增效的內生動力。增量國有資本的混合所有制發展,實際上是國有企業新增投資項目由“單打獨斗”向“聯合出擊”轉變,有利于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省屬國有企業高度重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取得顯著成果。截至今年上半年,省屬各層級國有企業共882戶,其中混合所有制企業約400戶,占總戶數的45%。增量投資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約占80%,存量改革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約占20%。
從層級分布上看,省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呈現“金字塔”結構,即國有企業層級越往上,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越少;層級越往下,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越多。據最近開展的一項調研顯示,目前省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獨資公司,僅有兩家集團公司在籌備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集團公司下屬的二級企業中只有不到30%屬于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認識不到位。對國有企業,尤其是國有獨資公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東由一變多,股東會由虛到實,出資人不再由政府單方面代表,公司法人治理將進入市場化軌道,勢必引起企業內部管理深刻變化,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政府部門、管理層、職工、債權人對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和認識,統一思想行動比較困難。到目前,四川省屬企業集團公司有計劃推動下屬企業“混改”的集團公司數,僅占集團公司總數的25%。
二是懂“混改”的專業人才缺乏。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到政策法律、金融投資、公司治理、企業管理、國企黨建等眾多領域,操盤手需要很高的綜合素質和統籌協調能力。當前國家和省關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政策比較原則,不能拿來就用、照抄照搬,需要結合企業實際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踐。省屬企業整體市場化水平不高,擅長“混改”的專業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
三是存量國有資產缺乏市場吸引力。國有企業的資產狀況是否良好,能否為民營資本帶來更豐厚的投資回報,無疑是民營資本參與“混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省屬企業國有資產主要集中在基礎性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現代服務業在整體資產中的占比不足15%,且比較分散、弱小,能夠吸引資本市場眼球的“混改”項目不多,加上整體經濟下行,投資需求不斷萎縮,致使“混改”難以大步推進。
四是“控股權”之爭難以有效化解。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踐中,由誰占控股地位,是爭議最大的問題,也是很多“混改”項目失敗的關鍵因素。國資方面認為,民營資本一旦控股,企業的性質不再是國有企業,國有資產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混改”效果無法保證。民營方面認為,如果繼續由國有資本控股,民營股東缺少話語權,會導致經營管理權旁落,投資收益難以保障。
五是國企的特殊性讓民營資本決心難下。國有企業不但要遵守普通民商事法律法規,還要遵守國有企業的特殊規范,增加了國有企業辦事程序,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經營的效率和靈活性。國有企業承擔的一些公益責任也會影響到民營股東權益。此外,一些國有企業還有歷史遺留問題沒有解決,導致民營資本不敢貿然進入。
創造性地運用政府與市場兩種力量
改革要以問題為導向,要奔著問題去,目的就是解決困難和問題。針對“混改”的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創造性地運用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兩種方式加以化解。
要加強政策宣傳,統一思想認識,堅定“混改”方向,多種方式引導。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不統一,改革政策就缺乏群眾基礎,難以得到廣泛擁護、自覺運用、快速推廣。針對“混改”認識不到位這個突出現象,國資監管機構要加強政策解讀培訓,通過正面宣傳引導,向各層各級說清楚、講明白“混改”的政策精神、內涵實質、配套措施,以及對企業長遠發展的深遠意義。國資監管機構要從經營業績目標考核入手,對企業發展規模、速度、效益、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嚴格逗硬考核獎懲,倒逼企業主動尋求“混改”。
要創新改革舉措,確保“混改”實效,推動重組整合,理順管理體制。廣泛借鑒各地推動“混改”的先進經驗,不斷創新推動“混改”的方法措施。堅持試點先行、穩妥推進的原則,圍繞公開公平公正改進保障措施,圍繞提升活力效益增添改革手段,破解改革難題。充分運用無償劃轉、吸收合并、共同新設等方式,推動央地企業之間、省市縣企業之間、企業集團之間、集團內部子企業之間大范圍、多層次、高頻率重組整合。嚴格按照《公司法》規定,理順國資監管體制,加快實現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尊重契約精神,維護股東權益,切實杜絕政府對國有控股企業的不當干預,有效增強“混改”項目的市場吸引力。
要搭建“兩類”公司,借力推動改革,選拔任用專才,提升“混改”能力。集團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和國有資本授權體制改革相結合,通過組建國有獨資的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將“混改”形成的國有股權劃給“兩類公司”持有運營,或者將集團公司國有股權劃入 “兩類公司”,再由其按市場化的方式推進 “混改”。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離不開專業人才支撐,國資監管機構和企業領導班子層面均需要有一批真正想 “混改”、敢“混改”、會“混改”的掌舵者、操盤手。企業集團公司也要有一支熟悉公司法人治理的專業人才隊伍,特別是要加快培養和造就一批精通對混合所有制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的管理人才,為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作者系省國資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