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庸懶散奢貪”“不干事、不擔事”等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問題,今年6月初至7月末,由海南省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承諾與兌現——2016年海南黨風政風行風建設社會公開評價”創新形式,將社會評價活動面向公眾電視直播。(9月27日 共產黨員網)
“人無誠信不立,業無誠信不興”,自古以來,“立木為信”作為一個講誠信的經典故事被廣為流傳,成為后人信守諾言的經典教材。孔子日:“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說明誠實守諾是個人立身之本,也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首要德行。立身處世,待人接物,都可以歸結為“誠信”問題,“誠信”是重要的道德準則,“信守承諾”更是為人處世的前提。
與之相比,時下少數領導干部的舉動卻相去甚遠,在權、色、金錢的誘惑下,忘記了黨旗下的承諾,忘記了為民服務的承諾,在欲望面前把持不住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對忠誠于黨的時代價值認識模糊,不能經受考驗,利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利貪腐墮落,喪失人生信仰,說話出爾反爾、做事虎頭蛇尾,日積月累,積少成多,不但有失群眾威信,不利自身成長,更有損黨和政府形象。
任何行業、任何領域、從事任何活動,都要以“誠信”確立自己的地位。“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在中國夢偉大構想提出的時代背景下,正是黨員干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時候,因此要有攻堅克難,敢于責任擔當的勇氣,而“敢”字背后,是信守承諾的堅定支撐,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強化誠信意識,自覺約束外力、主動遠離不良思想侵蝕,少說多做不張揚、埋頭苦干不浮躁,在持之以恒的堅守中兌現諾言。
如今的承諾、宣誓、聲明成了官方熱門,形式多樣。然而,所謂的的服務至上,除了拿出這種“脫光了給人看”的勇氣,更需要的是官員切實的行動,別讓這本該實現的“承諾”成為一場寒心的政治作秀。在做出承諾時如果心懷不軌,走了過場,那在以后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就少不了會跑偏、走樣。顯然,承諾雖然躍然“紙”上,但服務如果沒有真正從“心”開始,“說了不算,說了卻不干”,那用什么凝聚民心?又用什么去取信于民?
如果承諾是金,那么“踐諾”就是煉金石,黨員干部是否具有黨性,是否堅持原則,是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對照承諾與領導干部一一對應,一一檢驗,必將驗出他們的真身原形。“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一件事情做得效果如何,人民群眾心里最清楚。黨員干部們不妨在感受“踐諾”滋味中找回一心為民的初心,只有真心實意、排憂解難的“履行承諾”才能真正走進老百姓的心中,只有腳踏實地、真真切切的去做,把“說話算數”變為“行動算數”,人民群眾才會真正滿意和信服!(文/云之凡)
(作者單位:瀘州市合江縣榕右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