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脫貧攻堅的號角已經吹響。四川省這一次又史無前例的加大對彝區、藏區貧困縣的幫扶力度,將一大批先進地區的黨政干部、專業技術人才選派到民族地區掛職鍛煉,一方面可以為落后地區“造血”,另一方面也可促進掛職干部的全面發展。
掛職干部鍛煉方式很早在體制內就存在,這種交流方式對干部的成長成才尤其是年輕干部的成長是很有利的,既開闊了了視野,又鍛煉了身心。但是也有個別掛職干部卻遲遲擺正不了自己的心態,片面認為自己做為掛職干部,不占所在單位編制職數,有“鍍金”心態,認為自己待幾年就會被提拔重用,其實這種心態還真就要不得,要知道組織上把掛職干部放在這個位置上,是經過了綜合各方面意見考慮之后決定的,掛職干部要有成為“永久牌”而不是“飛鴿牌”的決心,下定決心在掛職單位埋頭苦干,要干一行愛一行,不辜負組織重托,也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尤其目前正是全國上下脫貧攻堅決戰小康的關鍵時期,我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依然任重道遠,習總書記強調:“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脫貧致富,內因是要靠貧困群眾自身,但是廣大干部幫扶依然十分重要,能被選派為掛職干部派駐到民族地區本身就是組織對自己的認可,廣大掛職干部應該要自覺走入到困難群眾家中,盡快融入到掛職單位集體中,通過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來為困難地區群眾謀福利。
而現今有個別掛職干部總有“干得多錯的多”、“但求無過不干多”的心態,他們有的在工作上不思進取,滿足于做“太平官”,凡事慢半拍,有的在單位里當好好先生,寧可干不好工作,也不得罪人,維持一團和氣,寧傷原則,不上感情。這種心態和做事方式也是要不得的,當官不作為也是一種官場病態,所以掛職干部要擺正心態,踏實做事,努力爭做無愧于組織、無愧于人民的優秀干部!
(中共越西縣委組織部 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