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反腐倡廉的進一步深入,為官的“不作為”現象時有報道,當“老好人”,做“太平官”的思潮也就產生了。先前,針對這樣的“ 軟腐敗 ”,各地曾出臺辦法,明確問責情形,倒查“ 一把手 ”責任;有的地方更使出“ 殺手锏 ”,將國家工作人員上班網購炒股等庸懶散行為與單位編制管理掛鉤。
是呀,俗話說:“羊群走路靠頭羊”、“上梁不正下梁歪”,一級政府的黨政“一把手”應該成為“相關工作人員”的鏡子和領頭羊,不要等到“倒查”才恍然大悟。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三嚴三實”,從修身、用權、律己、謀事、創業、做人諸方面,為培養、鍛煉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合格干部,提出了全面的、立體的要求。在這樣的態勢之下,當“老好人”,做“太平官”的“慵懶”行為,無論你官大官小,恐怕就走不了多遠了。
前有“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之古訓,今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民諺。習近平總書記在他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曾寫道:“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就該成為黨員干部的“平生意”。但是,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兩種極端的狀況。一種是積極的“開拓者”,他們每到一處,都“新政”不斷,建設不斷,至于“利益”,得先滿足自己的“私囊”,才會給百姓灑點“毛毛雨”;另一種是自己“胸無大志”或“看破紅塵”,只是想混幾天日子,領幾分輕松錢罷了,來個“不腐不干”,當個“老好人”,做個“太平官”,也許還能“保住清白”,“光榮”隱退。這兩個極端的行為,最終受害的還是國家和人民!
“為官應立公仆志,從政最貴愛民心”,只有把“敢于擔當,敢抓敢管,嚴格落實”的豪言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實際的行動,“公仆志”“愛民心”才能得以體現。“打鐵要靠本身硬”,唯有自己敢拍胸脯、敢接受監督,才有資格去管理、教導下屬。一個“愛民”的領導容易帶出一個“愛民”的團隊;一個“愛民”的團隊可能毀于一個“慵懶”的領導。
當然,要踐行一顆“愛民心”,許多時候還得將自身“置之度外”,不要總是懼怕自己的“太貧”,要有過“窮日子”的準備。倘若過于懼怕自己“太貧”,那就有可能為自己的“脫貧”鋌而走險,結果就真的不“太平”了。要想自己的執政人生真正“太平”,就要“敢于擔當,敢抓敢管”。“甘守清廉報家國,不為貪贓羞兒孫”,這是古代官員清廉家風傳世的寫照,也凸現了“報家國”在干部心中應有的地位,為了“家國”,“甘守清廉”,就算自己名副其實的“太貧”,又如何呢?
“有官貧過無官日,去任榮于到任時”。是呀,在“無官”的時候,自由自在,少了許多的約束羈絆,也許日子還過得好些;為官了,心中裝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日子比“無官”時“貧”些,那是必然的,也是應該的!只有那些不抱怨“太貧”,且把個人的“太貧”視為“常態”的干部,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之中,為了百姓“太平”,自己也能一生“太平”。
(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何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