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國慶節日漸臨近,9月5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登消息稱,近日,中央直屬機關紀工委發出通知,要求中直機關各黨組織和紀檢組織,緊盯中秋國慶節點,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法制日報 9月7日)
有道是“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睍r下,中秋節、國慶節日漸臨近,無疑對廣大黨員干部來說,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作風考驗季”。誠然,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從中央到地方對腐敗問題堅持“抓大不放小”的思路下,隨著既“打老虎”又“拍蒼蠅”的雙管齊下,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乏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心存僥幸、規避制度規定者。究其一點,難以一時改掉節假日公款吃喝送禮,所謂的人際交往“潤滑劑”,早已約定俗成的“潛規則”。為此,節日將至,領導干部該如何度過這個“作風考驗季”,守好“底線”,過一個廉潔、文明的節日,是擺在領導干部和監督部門面前,又一個老生常談而又嚴肅問題。筆者以為,別讓傳統節日成為“作風考驗季”才是正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崩脗鹘y節日互相走動一番,似乎也是人之常情。因為一直以來,我國是禮儀之邦,大至紅白喜事,小至過個節日,正常的往來無可厚非。但當普通人之間禮尚往來,卻被別有用心的人瞄準這個機會,把節日當成了拉關系的契機,把正常的人際關系變成了金錢關系。借用節日的外衣,實則是通過送禮行賄,通過聯絡感情,蛻變為一種投資,一種交易,以便它日從中得到好處。由此可見,對于廣大領導干部而言,傳統節日成為“作風考驗季”,而要讓“作風考驗季”風平浪靜,需要的是監管給力,需要的是久久為功。
按照《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相關規定,作為領導干部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然而,從2015年中秋節、國慶節,點名道姓通報686人來看,節日“四風”的屢禁不止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一些黨員干部紀律觀念的淡薄;但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一些貪腐官員之所以節日之際,能對行賄人口中的“節日拜訪”,心安“禮”得、樂而忘“廉”,無疑是想打“擦邊球”,認為禮金是人情往來,不符合受賄罪的構成要件,不能算是受賄,只要做得隱蔽,就不會“出事”。歸為一點,違紀的處罰成本太低。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然,在節日期間違規收送禮品禮金問題,不排除有人情往來的因素,但亦不否認看重的往往是其手中掌握的權力,這種權力可以用來為自己謀取私利。反觀早前的節日曝光事件,屢禁不絕,愈演愈烈事件,既有個別領導干部認識產生偏差,認為逢年過節,禮尚往來,人之常情,坦然待之;也有思想放松警惕,以為親朋好友及下屬,只是聯絡感情,不會另有所圖;更有僥幸心理作怪,心想喜慶的節日,又有誰人監管?為此,別讓傳統節日成為“作風考驗季”,既需要干部自律,還需要加強權力的約束,強化監管,加大處罰的力度,常抓不懈。
最后,不讓傳統節日成為“作風考驗季”,需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和力度,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需要對“四風”問題,牢牢把握“?!薄伴L”二字,以堅持不懈的努力換來廉潔的官場生態;需要監督部門有紀必執,有違必查,不要把紀律作為一個軟約束或是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需要所有領導干部能堅守“底線”,以那些栽在節日腐敗上的貪官為戒,慎重用好手中掌握著的公權力?;蛟S如此傳統節日將不再成為“作風考驗季”。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