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新華網8月29日)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此為歐陽修為《新五代史·伶官傳》所作的序言,意為禍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誤累積而成的,而人的智慧和勇氣常常被他們所溺愛的事物困擾。以此告誡當時北宋統治者要養成勤正衣冠的習慣,才能收到防微杜漸之效,避免“積羽沉舟,群輕折軸”。
不良的嗜好、習慣一旦養成,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你本性的一部分,日后則會成為你成功的絆腳石。作為黨員干部更是如此,一不小心滋生私欲,就違反了黨紀國法。《關于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一出臺,全面貫徹落實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干部的要求,從注重分析研判、加強動議審查、強化任前把關和嚴格責任追究開展問責,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切實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無疑是加強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黨員干部問責機制,為黨員干部帶上了“緊箍咒”。
有的黨員干部或許認為順手撈點“無傷大雅”,一有蠅頭微利就蠢蠢欲動,一有小便宜就據為己有;又或許心存僥幸,認為“天知、地知、我知”,攫取私利視若無人,撈取錢財肆無忌憚。殊不知,千里之堤也將毀于蟻穴,哪一個不是由“細微小事”而一步步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的呢?近幾年官場中出現的年輕官員貪腐、官二代、富二代等現象,不都是“細微”積成“禍患”、“所溺”困住“智勇”嗎?
“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只馬掌;掉了一只馬掌,丟了一匹戰馬;丟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丟了一個國家。”這是古英格蘭一首著名的民謠,講的是英國國王查理三世因為少了一個馬掌釘,在波斯沃斯戰役中被擊敗的故事。世界上到處都有一些看來很有希望成功的人,他們本應該成為各種非凡人物,但是最終卻并沒有獲得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人習慣避重就輕,不愿意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就想著一步登天,到達輝煌的巔峰。看來古今中外,禍患積于忽微,概莫能外。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成功者的標尺。點石成金,滴水成河,大凡有所作為的人,都是那些踏踏實實的人。黨員干部要時刻警惕“所溺”的入侵,只有坦蕩做人、謹慎用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克服萬難,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共產黨員。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食藥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