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首部專門規范農村扶貧開發的地方性法規,針對扶貧攻堅工作可能出現的“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和庸政懶政怠政、貪污挪用扶貧款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同時,法規還規定了扶貧項目申報造假、騙取優惠政策或扶貧物資、扶貧項目設施和資產管護的法律責任,增強剛性約束力,以保證農村扶貧不越軌、不作假、有成效。(8月6日新華社)
隨著扶貧大部隊的挺進,隨著距2020年全部脫貧目標的臨近,一些地方扶貧任務完成得好,一些地方扶貧任務要差一些,但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上誰都“不服輸”,“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等弄虛作假的現象也隨之而來。
7000萬貧困人口,分布全國各地,每個省每個地區都有脫貧任務,而2020年全部脫貧是道“硬任務”,不管是下壯士斷腕的決心還是“不脫窮帽就摘官帽”的“軍令狀”,都必須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務。所以說脫貧攻堅戰,是一場輸不起,也必須贏的民生仗。一些地方扶貧難度相對小一些,脫貧步伐邁得大一些,很正常,對于脫貧形勢嚴峻的地方就沒必要去“跟風”,別人是實實在在脫貧,如果此時“爭先恐后”報脫貧戰果,不是“濫竽充數”,就是“弄虛作假”,必須堅決叫停。
脫貧攻堅不是做樣子,既不是做給領導看,也不是圖完成任務,而是實實在在的為民服務。貧困人口到底有沒有脫貧,脫貧了多少人,不是做加減法,不是數字游戲,而是看困難戶的存折,看困難戶生活條件改變得怎么樣,生活得怎么樣。
所以,考核脫貧業績,不能只看數據,只看報表,只聽匯報,一定要親自走訪扶貧對象,深入貧困人群去實地了解情況。同時,加大對“弄虛作假”等“偽脫貧”者的懲罰力度,河北以“立法”的形式打擊“假脫貧”現象,值得點贊和推廣。
7月20日在銀川召開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發出總攻令:“扶貧開發到了攻克最后堡壘的階段。”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脫貧已經到了“吹糠見米”的關鍵時刻拒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互相比脫貧實績,而不是比“造假”,形成良性的你追我趕式脫貧成績報告,不僅是真脫貧,而且利于國家真實掌握脫貧攻堅的進度這才是真正的“贏在脫貧”。
( 作者單位:四川省鹽亭縣教育體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