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近日,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也在顯著位置連續刊發“《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背后的案例故事”。翔實鮮活的執紀事例,既引起輿論關注,更彰顯條例的強大生命力。凝聚著以往執紀經驗教訓,《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已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遵循。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睏l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性總結,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治黨管黨水平的提升,也邁出了黨內問責走向法治化的堅實步伐。從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的案例故事來看,一些地方和部門,在民生政策、精準扶貧、大氣治污等領域存在著黨員干部不擔當的問題,部分基層黨組織建設呈現“軟弱散”的情況,管黨治黨失之于“寬松軟”,好人主義盛行、搞一團和氣,不負責、不擔當,黨內監督乏力,該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不整改不問責,造成嚴重后果。這些問題,看起來與群眾深惡痛絕的“腐敗”無關,于是很多時候就睜一眼閉一眼。以往黨內問責存在制度“碎片化”、標準“多樣化”、使用“隨意化”等弊端,阻礙了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任務的完成,條例針對這些現象,也一并提出相應解決辦法。
條例貫徹黨章,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問責。對于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后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梢哉f,條例的出臺,不僅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也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有了制度,還需要不折不扣的執行。制定和執行,是制度建設缺一不可的兩個方面。問責條例能否貫徹實施,關鍵在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能否較真逗硬。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明確提出,問責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有憐憫之心,要“較真”“叫板”,發揮震懾效應。因此,確保問責條例發揮實效,必須言出紀隨,強化執行力,直指抹不開面子、壓力傳導不下去等突出問題。既對亂作為“打板子”,也對不作為“動真格”,健全問責典型案例問題通報曝光制度,克服好人主義等錯誤認識,改變“上級領導有批示、巡視整改有要求、相關部門有督辦,才去被動問責”的現象,提升問責公信力,防止“制度空轉”。
當前,我省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也對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責任心、戰斗力。學習和貫徹《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問責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終是為了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當你勇于承擔責任,積極干事創業,條例就是一面鏡子,映射你的優秀與努力;當你懶惰懈怠,為官不為,條例就是一道利器,讓違紀者、平庸者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