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層調研,有一些干部暮氣沉沉、愁眉不展。他們掰著手指,數來數去的都是難題:上項目難、轉型升級難、環境治理難、征地難、拆遷難、籌資難、扶貧難……一句話:干什么都難。因為被困難問題絆住,他們伸展不開手腳,終日碌碌無為。(6月17日人民網)
改革開放已進入“深水區”,發展在提檔升級,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求與日俱增,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和繁重,面臨的困難與問題更加深邃難測。人民群眾的要求、期盼越來越高,一些潛在的矛盾也逐漸凸顯出來,給發展帶來重重壓力。黨員干部要擔起發展的重任,推進“四個全面”發展戰略的落地扎根,就必須要做一個“有辦法”的干部,用最大的智慧、力量來解決發展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
首先繃緊“政治弦”,堅定理想信念。“有辦法”的干部一定是個“好干部”,做“有辦法”的干部首先要從“好干部”做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黨員干部要“對標定位”,對照“好干部”標準進行“自畫像”,給自己“把脈問診”,查看缺什么少什么,就學什么補什么,努力補足共產黨人精神之“鈣”,堅定信仰信念,增強“三個自信”,擰緊思想“總開關”,在政治上清醒明白。
其次繃緊“作風弦”,敢于擔當作為。作風不是干部個人的小事,有什么樣的作風就有什么樣的干部,“有辦法”的干部必然是作風“過得硬”的干部。黨員干部要注重加強作風錘煉,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端正思想作風,增強擔當意識,要有“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遇到困難迎得上去,發現問題想得出辦法,碰到難題打得開局面,不退縮、不畏懼,敢闖敢試、敢為人先,能攻堅、善破難,過硬的作風在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急時刻沖得上去,打得了“硬仗”,啃得下“硬骨頭”,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再次繃緊“危機弦”,勇于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當前我黨面臨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精神懈怠、能力不足都會讓干部在工作中不思進取、裹足不前、安于現狀,無法駕馭復雜多變的發展局面,也不善于動腦子、想法子、找路子,目光短淺,做事被動,得過且過。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黨員干部應該樹立“危機意識”,要有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緊迫感,自我加壓,不待揚鞭自奮蹄,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發展進步,不斷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適應時代要求,始終走在時代前頭。
最后繃緊“紀律弦”,堅持嚴于律己。“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官就不要想發財,發財就還要當官。”黨員干部應該始終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敬畏權力、敬畏法度、敬畏人民,把精氣神都用到謀發展、抓發展、促發展上來,多為發展想辦法,多為群眾謀幸福,把握社會脈搏,掌握發展規律,主動出擊,主動作為,始終不忘公仆初心。
(作者單位:瀘州市納溪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