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業主打通一層樓四套房裝修成560平方米的豪宅,樓上樓下的業主們向當地房管部門舉報投訴三個月無果。6月1日上午,鄭州市金水區恒升府第小區10余名業主拉著一個約1.8米高的蝸牛模型,到鄭州市房管局頒“蝸牛獎”。有業主稱,蝸牛模型花了3000余元。(來源 新浪網)
蝸牛獎,顧名思義,是懶政怠政不作為者才能獲得的“殊榮”,因此,對機關干部來講,顯然都不想“中獎”,被迫承認自己患上了“拖延癥”。可如今,鄭州市房管局卻不幸上了某小區居民設立的“榜單”,一個約1.8米高的蝸牛模型就這樣“高調”地出現了,迅速引來各路媒體的圍觀,陷入了網友的的輿論“圍毆”,而作為蝸牛獎的“得主”,想必也是尷尬萬分。
探究這次“蝸牛獎”的由來,是小區一名業主私自進行房屋改造,大量填充墻被拆除,承重墻遭到破壞,引發了其他業主對安全性的擔憂,即便拆屋的業主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安全鑒定,出具了《河南省房屋安全鑒定站鑒定報告》,但其真實性卻遭到質疑,可要查證鑒定報告的真假,官方又要求必須攜帶鑒定報告的原件或復印件前往核查,于是,這小區業主就沒轍了,三個月爭執下來也是“無言的結局”。
顯然,小區居民頒發“蝸牛獎”的諷刺手段,表達對房管局不作為的憤怒,或許是嘗試用博人眼球的方式,希望社會輿論的壓力,能倒逼房管局盡快解決問題。看似賭氣似的黑色幽默,卻也讓人讀出背后的無奈,引得不少人吐槽,戴著“蝸牛獎”的帽子不知能否喚醒“不為者”的“職業羞恥心”,或者,如此柔性批評能讓民意同樣被溫柔以待?
事實上,小區居民舉報投訴,是對自己人身安全的不確定和焦慮,作為主管部門的房管局,顯然應該理解,并以主動服務的姿態出現,對鑒定報告的核查程序和手續耐心解釋,而對需要的鑒定報告原件或復印件,或許可以通過物業公司協調解決。倘若這份鑒定報告真的存在水分,影響了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該迅速作出處理,若鑒定報告為真,也能打消老百姓的質疑,讓其放心居住。
在筆者看來,一個“蝸牛獎”,它不是萬能靈丹,所發揮的作用終究是有限的,但如此諷刺的民意“圍毆”,也許真能讓陷入尷尬的政府部門服務“提速”,最后,也希望鄭州市房管局的這場風波能夠讓更多部門和干部觸動,不要把老百姓的述求看作一種“麻煩”,而應該本著負責任的態度,把民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多一份耐心,多一句解釋,多溝通協調,提升服務質量,以真心換取老百姓的認可。
(作者單位:中共樂山市沙灣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