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搶”時節農忙時期,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棉花坡鎮結合開展“兩學一做”活動,由鎮村社黨員干部、老黨員志愿者組成“黨員搶栽隊”,幫助殘疾黨員、困難黨員和勞弱戶,搶栽搶種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向他們宣講學黨章黨規和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為他們排憂解難,進一步樹立了黨員干部親民、務實、先鋒形象。(四川新聞網 5月28日)
踐行“兩學一做”,不一定需要響亮的口號、高大上的理由,需要的是黨員干部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行動,多做些雪中送炭的暖心事,多下啃硬骨頭的苦功夫,為群眾謀利造福。棉花坡鎮黨員干部把群眾呼聲、需求作為做事創業的第一信號,組成“黨員搶栽隊”,幫助勞弱戶、殘疾黨員和困難黨員,搶栽種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可謂是將心比心、換取真心,零距離服務群眾,把事情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習總書記曾教育黨員干部要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強調“一個黨員,如果與群眾的距離遠了,就與黨拉開了距離;心中沒有群眾,就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群眾利益無小事”,柴米油鹽、養豬種田等問題對群眾來說就是大事。群眾可能不關心GDP,但關心吃穿住用行,關心莊稼怎么種、生病怎么治、上學怎么上、就業怎么辦,等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我們就必須把工作重點轉到以人為本上來,在此過程中,做合格黨員就一定要對個人名利想得透、看得淡,對群眾利益想得多、看得重,做群眾信賴的帶頭人、尊敬的貼心人。
然而,在現實中,少數黨員干部并未按“兩學一做”的要求對準問題、帶著問題改,反而搞些沒有實質內容、表面好看的東西,搞形式、走過場,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說白了,就是為了做給別人看,也會導致與群眾的距離越來越遠。
孔子曾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意即“古人學習是為提了高自身的素養,而現在的人學習卻是為了做給別人看”,此話至今仍有啟發意義。“兩學一做”,是講求實效,還是一味追求數字好看?是為便民利民,還是只為完成考核指標?是為了解決問題,還是只為自己臉上貼金?對于這些問題,黨員干部自己也有評判標準,億萬群眾也有火眼精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聯系群眾,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
黨員干部踐行“兩學一做”,就要具體化、接地氣、見實效,如“黨員搶栽隊”般心里裝著群眾,零距離服務群眾,為群眾辦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不搞沒有實質內容的東西,不搞形式、走過場,更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當然,群眾心里也有桿稱,黨員干部做得怎么樣,分量有多重,不是靠自己說出來的,而是在群眾心中稱出來的。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南灘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