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再讀葉挺將軍的《囚歌》,依然能夠感受到將軍對自由的渴望和那不屈的脊梁。從農民子弟到帶兵大將,從三民主義到共產主義,將軍一生在探求救民于水火的道路,幾多曲折,幾多磨難,身邊人去人來,世事變遷,唯一不變的是對共產主義的信仰。當走出牢籠,將軍的第一心愿就是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天不遂人愿,讓一代名將早早殞落。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將軍五十年戎馬倥傯,于天命之年申請入黨,雖未在黨旗前神圣宣誓,卻用一生踐行著入黨誓詞:永不叛黨。
為什么入黨?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正如入黨誓詞中所言: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加入中國共產黨,首先要出于志愿,不帶任何功名之心,不受任何利益驅使,入黨初心之單純,當如是也。加入中國共產黨,其次意味著要把奉獻放在第一位,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才是黨性所歸。面對鮮紅的黨旗,面對象征工農聯合的鐮刀錘子,舉起的只是自己的拳頭,得到的卻是信仰的升華。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共產黨員所要擔負的又何嘗不是如此,使命義不容辭,責任重于千鈞。
一言以蔽之,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就要與“大公無私”結緣,與“模范先鋒”為伴,與“功名利祿”劃清界線。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無數黨員先輩、革命先烈就是這樣做的,并一代代傳承至今。然而,斗轉星移,新人舊人,先輩們用生命捍衛的誓言和信仰,卻在一些黨員身上退化變質。他們嘴上不離為人民服務,背地里卻攫取人民的利益;臺上義正辭嚴,臺下原則盡失;人前道貌岸然,人后齷齪無比。這些人已經變得“唯私無公”,完全腐爛在功名利祿里,成為黨的敗類、人民的罪人。
“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就要清除這些退化變質的毒瘤,正本清源,在吸收新黨員時,更要把好源頭關、把好思想關。對于立志成為共產黨員的人,首先要在思想上進行一次自我“洗禮”:自己為什么入黨?如果是為了名,那么請繞道,因為共產黨員要求埋頭做事,低調做人,安守本分,沒有任何出名的可能和必要;如果是為了利,那么也請繞道,因為國家的一分一毫皆取之于民,必將用之于民,逐利者有三百六十行,唯獨不含入黨;如果是為了祿,那么更請繞道,因為黨章要求黨員為人民服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沒有你期盼封妻蔭子的高官厚祿。任何的動機不純,只能換來無盡的失望。
《道德經》中講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信念一旦建立起來,就不能再更改,永遠也不會動搖,永遠也不會喪失。這和共產黨人信仰共產主義不謀而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站在黨旗前舉起拳頭的那一刻起,對人生的考驗就已經開始,因為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任憑時間推移,也不管大勢發展,唯有像葉挺將軍等老一輩革命家、共產主義戰士那樣,把信仰貫穿生命始終,讓忠誠陪伴一生,讓信仰得到升華,方不負黨旗下的莊嚴宣誓。
(作者單位:綿竹市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