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黨建工作組織工作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障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在脫貧攻堅期內,保持貧困地區縣鄉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政正職、專職副書記、政府分管副職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的相對穩定,換屆調整后原則上不調整崗位,不脫貧、不摘帽、不換人”。
此消息一經報道,有網友發出疑問:說好的“能上能下”呢?“不脫貧、不摘帽、不換人”的意見,是否和干部選拔任用“能上能下”的要求相悖?會不會造成一些干部能力不足、德行有虧,卻在“不換人”的“保護傘”下尸位素餐?
“不脫貧、不摘帽、不換人”的意見,其實只是著眼于在屆期內穩定領導班子核心成員的需要,不影響“能上能下”的干部選任要求的落實
說實話,我在剛看到這些網友的疑問時也心中無數,但在看到該《意見》全文后才發現,這種疑問的產生,源于新聞信息并未全面反映《意見》的全貌。,自然也不用擔心這一條成為庸官、懶官、太平官的“保護傘”。
在當前,許多地方確實存在換人就換思路的情況,有的時候還很嚴重。
攻堅克難,最忌半途而廢,而引領一地發展的思路措施,也最忌頻頻改道易轍。但不可否認的是,本來一個地方已經通過各種程序確定了近期中期長期發展的措施和思路,但一旦換了“一把手”,新來者往往又另起爐灶,總想著在當地留下自己的“標簽”,缺少“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胸襟和遠見。這也是許多地方反復折騰,發展也總是沒有突出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于這一問題的存在,沒有必要諱言,認清并承認、進而反思這一點,以相應辦法措施修補漏洞,才有利于事業發展進步。
要保持一個地方的發展思路穩定和政策措施的一貫性,避免瞎折騰,那么,保持這個地方領導班子核心陣容的穩定性顯然是一個有效辦法。
今年是許多地方黨政班子換屆年,而這一屆任期內,正是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期。貧困地區新一屆的領導班子,無疑就是帶著脫貧奔康的任務來的。在有著明確的任務使命的情況下,如何繪就一張本地脫貧攻堅的藍圖,并一以貫之地落實下去,班子的穩定自然非常重要。
事實上,在任期內原則上不進行調整,本就是干部使用中的一個基本規則,而面對扶貧攻堅任務的貧困地區,在如此有限的特殊時期內保持班子核心成員的穩定更是應有之義。
同時,保持班子核心成員的穩定,與“能上能下”的干部選任原則,也并非不可共存。
先說“能上”的問題。該省意見很明確,“對表現特別優秀、實績特別突出的貧困地區縣鄉黨政正職,可提拔擔任上一級領導職務,但仍要繼續兼任現職,并把主要精力放在脫貧工作上”。也就是說,不影響特別優秀干部的“上”,同時,得到提拔的領導干部,繼續在原崗位上領導本地工作,兼顧了優秀干部的提拔與保持縣鄉黨政正職穩定性。
而對于“能下”的問題,該文件其實也有著明確的提及。在“加強貧困地區干部作風和能力建設”部分中,文件對問責追究、管理監督、專項巡視都提出了明確要求,“綜合運用提醒、函詢、誡勉及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手段,對貧困地區干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理?!?/p>
這里面的“組織處理”,很明顯就是“下”的方式。而在“充分調動貧困地區干部積極性”部分中,更是直接提出“認真落實《四川省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實施辦法(試行)》,加大對不適宜從事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干部調整力度”,點出了領導干部需要“及時調整”的多種情形。
可見,對于“不摘帽不換人”成為庸者“保護傘”的擔心,是由于新聞信息的不完整所致,保持貧困地區縣鄉領導班子核心成員在脫貧攻堅期的穩定,并不影響“能上能下”原則的落實。關心貧困地區領導班子建設的小伙伴們,應該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