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之間,讀到了《瑞士工匠的“匠心”》這篇文章,聯系到現今一些黨員干部的從政行為,頗有感觸。
文章中,瑞士鐘表匠布克說:“一個鐘表匠在不滿和憤懣中,要想圓滿地完成制作鐘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對抗和憎恨中,要精確地磨銼出一塊鐘表所需的254個零件,更是比登天還難。”鐘表匠是一份職業,公職人員也是一份職業,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然而,鐘表匠在瑞士被譽為“富有魅力”的職業,以最具有“匠心”著稱,瑞士鐘表也成為鐘表行業的絕對主力,為何我們的黨員干部得不到如此高的殊榮?瑞士鐘表匠身上到底有哪些“匠心”精神值得借鑒和學習?
平和。1200道工序、254個零件,一塊鐘表的工作繁瑣而枯燥,鐘表匠正是憑著平和的心態完成了每個細節。對于黨員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面對群眾工作,有幾人能平和地對待,圓滿地完成?有的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好面子、趕功績,衍生出無數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有的干部面對群眾脾氣大、心眼小,兩句一小吼,三句一大吼,視群眾為麻煩;還有的對工作敷衍了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圖交差。對于干部而言,平和與其說是性情,不如說是態度。如果能平和地對待每一位群眾、每一件小事,工作又怎么會干不好?
固執。固執看似是一個貶義詞,但在某些地方卻是含有名副其實的褒義。瑞士鐘表匠把“固執”用在了傳統的機械表,哪怕遭遇了石英表的致命打擊,最終,這個“固執”成就了“絕對主力”。黨員干部又為何不可學學這個“固執”?用對廉潔的“固執”躲掉“糖衣炮彈”的攻擊,用對革命事業的“固執”扼殺攀比的欲望,用對為民服務的“固執”積蓄前進的動力。只要一心一意地為民辦事、為黨工作,也能夠成就“絕對主力”。
堅守。陶淵明東籬采菊,堅守一份自適;李太白醉酒狂歌,堅守一份狂傲;杜子美茅屋疾呼,堅守一份關懷;托爾斯泰,高齡出走,堅守一份樸素的心靈;瑞士鐘表堅守“遺世獨立”,堅守一份自我。那我們黨員干部該堅守什么?筆者認為,該堅守一顆講求實干的真心,堅守一份莊嚴神圣的入黨承諾,堅守一句“不破貧窮不言休”的脫貧誓言,堅守一生“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唯有堅守才能迎來輝煌,唯有堅守才能開創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新局面,唯有堅守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白鹿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