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近日出臺了《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將通過兩年左右時間,在試點地區實現政務服務“一號一窗一網”目標,服務流程顯著優化,服務模式更加多元,服務渠道更為暢通,群眾辦事滿意度顯著提升。
現代政府應該而且必然是服務型政府。優化公共服務方式、簡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群眾辦事創業正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并取得明顯成效。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領域,“辦證多、辦事難”的“痛點”猶存,備受詬病的“奇葩證明”、“辦事跑斷腿”的新聞屢見不鮮。因此,必須推動政務服務改革創新,在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時,更加注重從企業、群眾需求角度優化再造行政流程和管理體系。在“互聯網+”時代,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提高政務服務效率,應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已是大勢所趨。那么如何推進,推進后如何讓“互聯網+政務服務”真正發揮效用,實現“一號一窗一網”目標,實現政府服務管理工作的資源整合、流程再造、數據共享、業務聯動,成為當前必須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課題。
讓“互聯網+政務服務”有效落地,以最便利的公共服務推進政府治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需要“四輪驅動”。一是加強基礎保障,搭建可對外提供支撐服務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既能支撐政府決策、提高政務效率,更能支撐社會的便民服務、民眾的干事創業;二是優化發展環境,營造有利于“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的政策環境,在打通制約性體制機制的同時,推動改革和配套制度建設,對重點領域提供支持政策;三是切合業務需求,深化服務內容和提供服務的方式,不斷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廣度、深度和質量;四是強化安全建設,從制度、管理、技術等各個方面構建安全應用支撐平臺,保障“互聯網+政務服務”重要數據、應用及設備的安全。